服务扩内需 资本市场多维发力

专家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合理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股市和债市共同发力,助力扩大内需,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去年以来,支持债券融资政策不断落地。

服务扩内需 资本市场多维发力

来源: 中证网
2023-01-20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力。截至1月19日,已有13家公司首发募资;220只公司债发行,发行额1394亿元;16只企业债发行,发行额163亿元。

专家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合理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股市和债市共同发力,助力扩大内需,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提高股权融资比重

“提高股权融资比重正在成为扩内需的有效路径。”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

正如陈雳所言,作为扩内需的一种路径,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在政策层面得以明确。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数据显示,我国股权融资规模不断扩容。据Wind统计,2022年A股募资总额16883.61亿元,其中IPO募资总额5868.86亿元,较上年有所增加。截至1月19日,按发行日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公司首发募资,累计募资金额达134.24亿元。

“提高股权融资比重,扩容股权融资规模,能够促进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助力经济增长。”陈雳说。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直接投融资比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建议,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投融资并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结构;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多家机构预期,今年A股总融资规模及IPO融资规模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3年A股融资额可能在1.4万亿元至1.8万亿元。其中IPO预计在5000亿元至6000亿元,再融资预计在0.9万亿元至1.2万亿元,较2022年持平或略升。”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表示。

扩大债券融资规模

合理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也是资本市场助力扩内需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也有相关内容。“合理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有助于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说。

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去年以来,支持债券融资政策不断落地。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债发行3640只,发行额30905亿元;企业债发行484只,发行额3681亿元。截至1月19日,2023年以来公司债已发行220只,发行额1394亿元;企业债发行16只,发行额163亿元。

冯琳认为,应鼓励民企发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解决民企发债难题,除了各项定向支持政策外,可以考虑逐步放开高收益债券市场,切实打破债券发行级别下限,让风险与收益相匹配,鼓励债市沿着市场化的道路发展。

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政策支持信号再次释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日前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扩大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有效投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对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而言,新科技、新商业模式的尝试将层出不穷,处于生命周期前半段的企业融资需求较为旺盛。长期而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才能为创新驱动型经济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为助力地区发展,一些地方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列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深交所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

“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辖区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推动当地企业创新发展、高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

REITs在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内需方面也大有可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已上市公募REITs产品24只,总发行规模783.6亿元。

“已上市REITs募集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民生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回收资金带动投资的新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200亿元,助力盘活存量资产,促进有效投资。”证监会债券部主任周小舟近日表示。

(昝秀丽)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