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聚焦本地生活服务劳动者返城就业情况:近4成从业者春节期间不离岗

来源:东方网    2023-02-03 15:17
来源: 东方网
2023-02-03 15: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节是家政和本地服务业的传统旺季,对于在外务工的家政人员而言,是返乡还是坚守?长假结束后,“打工的人”返城就业又会有哪些新选择?日前,58同城发布《2023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聚焦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从业者,从工作情况、薪资、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维度,对春节前后本地生活服务业的就业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

整体来看,家政行业从业者的工作状态相对稳定,近4成春节期间不离岗,仅6.5%有节后换工作的规划。本地生活服务业的就业难度偏低,超8成在找工作方面游刃有余,广阔的行业前景吸引更多人才主动加入进来。

  本地生活服务人员平均月薪超6000元,家政行业工作压力更小

临近春节,本地生活服务业常出现优质劳动者“一员”难求的情况。在就业难度方面,仅15%的本地服务人员认为自身行业就业难度较高,认为就业难度一般和较低的人员占比分别为50%和35%。体现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选择花钱买服务的消费者日益增加,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旺盛的需求背后,也反映出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家政及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逐步提高。报告显示,分别有30%和29%的本地服务人员、家政保洁/安保人员认为自身从事行业具有较高门槛。认为行业门槛一般的人分别为45%和41.9%,另外还有25%、29%的人员认为自身从事行业门槛较低。

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之一,本地服务人员及家政劳动者日常承担着比较繁重的工作,且部分中小商家的劳动者接单情况不稳定,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调研发现,约40%的本地服务人员认为自身行业工作压力大,工作压力一般和压力小的人员占比为30%和30%。相比之下,家政行业的工作压力较小,工作压力小和压力一般的人员占比超8成,仅19.4%的人认为所在行业工作压力较大。

从薪资角度看,家政保洁/安保的平均月薪为5774.7元,本地生活服务人员平均月薪为6675.6元,后者对薪资有更高的期待,理想平均薪资水平为9200.5元。可见,本地服务业近年来持续火热,经过专业的培训,劳动者就能快速就业,收入也相对可观。

近4成家政人员春节期间不离岗,青睐收纳整理培训

从职业选择来看,期待涨薪的本地服务人员在年后有更高的“跳槽”意愿。报告显示,春节后本地服务人员准备换工作的比例较高,达35%;家政保洁打算换工作的比例偏低,仅6.5%,其中90.3%的人选择继续现在的工作,约3.2%的人准备辞职深造。

同时,家政行业人员选择春节期间不离岗的比例较高,大多数人员在岗工资较平时增加。报告显示,在家政保洁/安保及本地服务人员中,37.3%选择春节期间不离岗,而47.1%在春节期间在岗工资会增加1-2成。对这两个行业的职场人来说,近半数从业者认为劳逸结合才是王道,同时,也有37.3%的人认为应该趁年轻多努力,工作第一,尽量不休息。

面对广阔的就业前景,家政人员也在逐步打破并撕掉“不体面”“没前途”等刻板标签,踏上自身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在家政保洁/安保以及本地服务人员中,有近半数的人会介绍亲朋好友从事本职业,折射出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此外,从业者对于职业培训也有更大的期许。报告显示,家政行业人员期望接受的职业培训主要是收纳整理、保洁与养老看护,分别有41.9%、32.3%和32.3%的人员希望接受此类培训。折射出伴随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衣橱整理”“全屋收纳”等新兴服务市场需求紧俏。

写在最后

本地生活服务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用户对于服务人员的要求不限于简单的劳动技能层面,更加注重其知识技能与专业水平。在品质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下,从业人员更加年轻化、专业化,更多90后、00后职场人主动加入这一行列。

围绕这一趋势,58同城持续加大劳动者培养力度,打造系统化培训机制,从服务标准、流程等方面重塑品质服务体验。恰逢春节需求旺季,58同城本地生活服务还开启“迎接美好生活年”主题活动,并免费提供“58智慧家政系统”,助力从业者提升工作效率,获得更多优质订单,为千家万户送上省心贴心的服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