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盛科技再获《银行家》十佳智能风控创新奖

来源:东方网    2023-02-17 09:33
来源: 东方网
2023-02-17 09: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创新奖”榜单重磅揭晓。凭借领先的大数据实时风控技术及丰富的大中型金融机构实践经验,邦盛科技“企业级实时智能风控创新案例”荣获“十佳智能风控创新奖”。

在此次获奖的银行中,有很多都是邦盛科技服务的客户。经过100多家大中型银行机构的服务实践,组委会特别肯定了邦盛科技在风险管理的卓越成效及运用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技术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

“中国金融创新奖”由《银行家》杂志联合多家专业机构发起,是金融行业具有影响力的权威评选之一。专家组委会在点评中提到,邦盛科技的银行企业级实时智能反欺诈创新案例,具有企业级、智能化、实时性、多渠道、全方位、灵活化的特点,为银行提供事前申请反欺诈、事中交易反欺诈和事后风险监控等全方位的反欺诈智能服务,有效突破了大数据高并发情况下低延时处理瓶颈,促使中国金融风控从事后、准实时跨越到实时风控时代。

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近年来传统风控模式逐渐被改变,领先的金融机构逐渐通过构建企业级智能反欺诈平台,建立全面的欺诈风险监测、分析和管理模块,并通过模块间的统一协调,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防御体系,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风险识别和计量。

针对银行传统反欺诈系统建设存在的5大问题:

01实效性低:

早期建设的反欺诈系统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瓶颈,无法满足毫秒级的事中风险监督需要。

02决策单一:

以规则为主线性识别风险,结果非黑即白,导致有效性差、准确率低、误报率高,对客户打扰率高,优化空间有限。

03易用性差:

复杂规则业务人员无法独立完成;无法支撑长周期、多维度条件下的指标实时决策;不支持规则热部署等。

04平台分散:

反欺诈系统按业务条线各自建设,系统运维工作量大,核心功能及技术组件重复建设,资源无法有效集约。

05数据孤岛:

各自建设各自运营,风险相关数据相互隔离,无法对风险进行统一管控,风险数据无法有效共享。

邦盛科技企业级实时智能反欺诈平台打破部门风控的局限,统一管理全行级风险数据,阻断风险在部门间的蔓延,实现了4大价值:

01毫秒级事中风险实时监控:

支持每日亿级交易量毫秒级事中风险监控,在客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风险识别,风险交易实时干预。

02专家规则单一决策到多核决策引擎决策:

支持规则、模型实时风险决策,决策流、图规则准实时风险决策,覆盖全部风险场景,提升风控准确率和突发风险响应效率。

03全行统一智能决策平台:

支持多业务场景多部门,共用一个决策平台,系统支持功能权限、数据权限隔离,统一平台,各自运营。

04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支持业务条线间指标、交易数据、风险数据跨条线共享,实现客户级风险联防联控。

一切金融创新的基础和生命线就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欺诈一直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传统的反欺诈手段,在时效性、全面性及成本上亟待提升。邦盛科技通过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赋能加速。

在保证安全性和合规性的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还需要平衡风控的尺度与客户的体验,在实现精准监控与实时风险决策的同时,业务场景中要做到用户“零感知”。创新技术在金融业中的使用,让原本繁杂而不容有失的金融业务变得迅捷而可靠,不仅加强了金融机构风险把控的能力,更是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邦盛科技作为行业一份子,将用硬核科技赋能金融安全,助力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