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中国北方昆曲剧院演职人员再一次来到高阳县河西村,在鼓乐声和群众的掌声、欢呼声中,精彩的昆曲表演闪亮登场。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早在200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北方昆曲作为昆曲的一个支派,发源地在高阳县,又称“北昆”或“高阳昆腔”。
这次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剧目是根据清代戏剧家李渔的《风筝误》创作的舞台戏剧。该剧以风筝为姻缘的线索,通过巧合、误会等手法编织情节,引出许多逗人发笑的喜剧效果,让大家看到了不同于传统表演才子佳人的戏剧。表演者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韵味十足,醇厚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再现北昆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诠释了传统北昆戏曲的独特神韵。精彩纷呈的桥段引得台下村民们连连叫好、掌声不断,不少村民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据中国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介绍,这是中国北方昆曲剧院自2011年以来第十次来高阳进行演出,其中9次是寻根义演,还有一次是到河西村小学进行的专场演出。
据曹颖介绍,自从2011年寻根之后,中国北方昆曲剧院除了每年一次到高阳进行寻根义演,还在河西村小学开设培训班,专门有老师每两周来一次教孩子们学习昆曲基本功和传统剧目。“北方昆曲既然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们就该永远铭记这里,我们还要为曾经的‘根’在新时期的传承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小在河西村的候秀萍早早就在舞台入口处等着,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听昆曲,每次只要有昆曲演出,她都要设法赶回来,这些年她录了不少视频,没事的时候就翻出来反复听。
演出当天,高阳县委、县政府向北方昆曲剧院赠送了由高阳县书法艺术家杨大群先生创作的“情系北昆故里 国粹溢彩芳华”的书法作品,并和北方昆曲剧院签订了《北方昆曲进校园合作协议》,北方昆曲剧院回赠了曾经获奖的北昆曲目《红楼梦》的演出光碟。
据悉,高阳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更是北方昆曲的发源地。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有各种戏曲社团50余个,以昆曲、京剧、河北梆子、东路丝弦等曲种为主,孕育出了盖叫天、田际云、韩世昌、张惠云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高阳县委宣传部 甄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