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拾未央:匠心本味,大师传承

来源:东方网    2023-03-08 12:03
来源: 东方网
2023-03-08 1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到重信尚义的巴渝风骨

是跨越上下三千年的文明华章

从吴侬雅韵的苏州到豪情似火的重庆

是绵延1600余公里的师门纽带

从源于春秋的淮扬风味到汲古探新的夕拾未央

是千载美食文明正本清源的匠心传承

盛世于斯,美食如史。在“民以食为天”信念根深蒂固的民族,人类与食物朝夕相处,命运注定也将日久生情。夕拾未央的主理大师,73岁高龄的曹祥贵,超过50载的厨龄生涯,是中国烹饪大师,苏帮菜五星注册评鉴师,淮扬梅府佳宴的传承人,载誉满身。凭着对“厨师”这个头衔朴实而真挚的情感,矢志耕耘不辍,今天依然在传承淮扬风味的征途中老当益壮。

“热爱做菜,用心传承。”这是曹祥贵大师身上最贴切的两个标签。他用数十年诠释了自己对厨师行业的由衷热爱,当自己的一件件“作品”被宾客竞相传诵时,他仿佛得到了最好的褒奖;而为行业传承希望火种,让淮扬风味能够守正创新,是他根植于心底的责任与夙愿。

2月19日至24日,一年一度的曹氏师门品鉴会在苏州举行,这是一场美食文化匠心传承的阅兵式。曹祥贵的弟子们会从全国各地赶来齐聚一堂,无论是大型酒店的技术骨干,还是品牌餐饮的行政主厨,都需要登擂献艺,接受他的专业品鉴,以检验弟子们对淮扬风味的驾驭功力。品鉴会完毕后,曹祥贵会进行两天的亲自施艺,将淮扬菜的代表菜品全流程操作,并结合品鉴环节的问题进行详细讲授,让弟子们加深理解和巩固。

  ·壹 ·食材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历代恪守的传统古训,形容曹祥贵在传承淮扬本味时对食材的苛刻异常贴切。

“好菜不等人。”每天六点钟,曹祥贵的身影便活跃在苏州的南门市场,亲自挑选新鲜的食材。活鱼、嫩菜、鲜肉、鳝鱼、虾仁……每个摊位的菜品他都如数家珍。很多摊主都是老熟人,彼此少不了热情的招呼。即便在上海、北京从业,他早起到菜市场挑选菜品的这个习惯也从未改变。

淮扬菜讲究时令新鲜和精致,讲究“不时不食,不鲜不食,不近不食,不精不食,不亲不食”。因此,对食材的详尽理解是厨师的必修课,曹祥贵大师对食材的品质要求极为苛刻。狮子头要选用200斤小猪的精品五花肉,肥瘦比例以3:7为宜。刺毛鳝筒的鳝鱼首选冷水域的野生品种,其蛋白质不易融于水,锅中过水时肉不乱,肉质更加Q弹,有嚼劲。松鼠鳜鱼要选用1.5斤至1.8斤的鲜活鳜鱼,这样的鱼片在油炸时更易酥脆入味……

食材在大师眼里,是创造艺术品的良玉,甄选的食材过硬,后续的雕琢会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在食材的处理加工环节,厨师需要根据菜肴特点和品控需要,因菜选料,因料施艺,蔬菜的茎与叶,肉类的肥与瘦,鱼类的脯与脊,都需要从源头保证品质,并达到物尽其用。

如今,夕拾未央设秦淮雅宴于重庆,恪守曹祥贵大师对淮扬菜的传承,甄选南疆北域的特色食材,匠心呈献淮扬本味,以满足四海宾客挑剔味蕾的追求。

·贰 ·刀工

玉不琢不成器,厨师永不丢工

《诗经·卫风·淇奥》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即文质彬彬的君子,其道德修养如加工骨器和玉器,要不断切磋,反复琢磨。作为厨中君子,曹祥贵大师对于厨师基本功的重视从不懈怠。

淮扬菜,大师菜,讲究火候,尤重刀工。“一个好的厨师,要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时刻坚持躬身入局,不能丢工。”曹祥贵时常叮嘱自己的弟子们,即使做到了行政总厨也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保持对刀工的感觉。

精细、均匀的刀工是淮扬菜厨师的核心竞争力。切、片、剁、劈、拍、斩、剞,任何一种刀法不过关,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更遑论跻身于厨师中的“君子”。

淮扬传统名菜文思豆腐是很多厨师必经的噩梦。曹祥贵现场演示文思豆腐的刀法,一手握厨刀,一手以二指抵住刀身,刀锋游走时就像一台精密仪器,紧凑而规律,刀法节奏如乐,呈献出艺术般的赏心悦目。仿佛厨刀已成为手的延伸,能精准实现曹祥贵的心之所想。切出的豆腐丝均匀有致,细如发丝,放入水中轻拂即呈云线状,足可穿针引线。

大煮干丝也是一道极重刀工的菜,要求一块方干要片成18片以上,每一片都要厚薄一致,长短粗细也要完全一致。而淮扬软兜的“剔”,松鼠鳜鱼的“片”,狮子头的“斩”,都是淮扬菜中对刀工的严考。

“百炼成钢。只有基本功过硬了,驾驭食材才能游刃有余。”曹祥贵的精湛的刀工源于其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而今,他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弟子们重视对基本功的锤炼,匠心精神可见一斑。

·叁 ·烹饪

德才兼修,方能登高望远

在江南厨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苏帮菜是刀工师傅当家,淮扬菜是炉灶师傅当家。”但曹祥贵大师认为,对于驾驭淮扬风味的厨师而言,刀工和火工犹如一个人的德与才,德才兼备,才能登高望远,呈献匠心。所以,他要求弟子在练好刀工的同时,也不能落下对烹饪环节技能的提升。

淮扬菜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自身的格调和特色非常明显。淮扬菜大师周晓燕曾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川菜像一位热情爽朗的侠客,粤菜像一位雍容华贵的公子,鲁菜像一位浓眉大眼的豪放健汉,那淮扬菜就像一位清丽秀雅的温婉佳人。

清新精和,清丽秀雅,追求本味,决定了淮扬风味烹饪环节的高度讲究。炸、溜、爆、炒、蒸、烧、焖、煮、炖、煨、焗等丰富的烹饪技术,搭配文火、小火、中火、大火等火候的精准掌控,时令新鲜的食材才能呈现出本真的淮扬风味。

美食江湖中,烹饪掌乾坤。鱼类菜肴,既要以鱼肉的鲜嫩为本,又要注意调配去腥;蔬菜类菜肴,既要保证一菜一味,又能以上汤赋味;肉类菜肴,既要保持肉质原香,又要去腻除膻;汤品菜肴,既要彰显品性,又要和谐原美。

·肆 · 呈现

美美与共,让美食传承与时俱进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上曾经讲过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曹祥贵大师将之融入到自己的菜品呈现之中,教导弟子们要打开视野,重视菜品的呈现环节。他认为,菜品好比一件件作品,需要一定美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才能成为宾客追逐的“艺术品”。

对于菜品的呈现,曹祥贵大师曾经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造访过很多西餐厅。对待同样一段鱼肉、同样一块牛肉,西餐包装的精美,呈现的巧妙,让曹祥贵甚为触动。而淮扬菜本身就融帝王菜、官府菜、文人菜等殊荣于一身,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可以挖掘,也有丰富的东方美学可以承载。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大众化的审美观念,差异化的美学素养,需要找到菜品表达的平衡点。曹祥贵意识到,传承淮扬本味,呈现环节不可或缺。于是他亲率弟子们深入食材源头,挖掘当地的人文风俗和食材背后的文化底蕴,研究经典菜品的传承脉络,在文明的泱泱大河中寻找古今对话的支点。同时,他也鼓励弟子们学习书法、摄影、考古等,拓宽视野,夯实文化基础,提升美学素养。

松鼠鳜鱼上溯至春秋时代吴国的“鱼炙”,狮子头以郇国公的狮子头帅印为灵感,“共和国第一菜”的淮扬软兜与左宗棠的渊源,《扬州画舫录》中记载的文思和尚所创文思豆腐……正本溯源,恰显淮扬本味的传承匠心。

传承饮食的美学盛宴,提升餐饮出品的文化与格调,让宾客在品味健康美食的同时,也能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已经成为当代餐饮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一点,在夕拾未央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门店的空间设计上,夕拾未央以宾客为中心,注重礼乐文化的内涵与人文自然的秩序;在餐具的设计上,夕拾未央的一器一皿,均遵从传统文化的和谐之道,力求简约雅致;在菜品出品上,夕拾未央尊重食材本性,让其在文化传承中找到合适的载体,并与时俱进地表达新时代的东方美学。

大师传承,匠心护航

甄选南疆北域,寻味东海西境

夕拾未央坚持为宾客呈献本味匠心

以食材缔造顶配芳筵

以至味缝合人间温暖

以文化弘扬品味盛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