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刘瀚月、李姮烨
今年的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志愿服务作为雷锋精神中“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和有效实现路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也是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品德修为、担当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其思想育人功能的发挥上取得了哪些经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和提高?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思考。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6名学生组成调研项目小组,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探索出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新路径。
在充分分析项目背景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查找相关文献,学习已有研究成果,明晰研究思路,选取研究方法,从线上发放问卷、线下走访调研等多方面展开项目研究。
项目组成员编订问卷,收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和关于志愿服务的意见,同时通过量表了解其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等思想政治素养。线上问卷发放后,项目组共收集到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00余所高校的1036份有效问卷,样本数据量较大,被调查者性别较为均衡、地域分布广泛,以大学在读学生为绝大多数,保证了问卷调查的代表性。
同时,项目组成员走访调研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对高校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并与多所高校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利用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了解各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等相关信息,深入调查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志愿服务开展的满意度及优化建议。
项目组成员对高校学生进行随机采访
项目组成员与高校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探讨交流
经过初步数据解读、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多方面走访调查,项目组将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发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有一定作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能够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目前,各高校志愿服务具有品牌化、常态化等特点,结合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推动资源整合,已取得一系列经验和成就;但仍然存在学生参与动机不强、信息获取不畅、服务后反馈评价较少、活动培训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成员提出了调动学生主动精神、明确志愿服务目标,整合志愿服务信息、搭建信息资源平台,健全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分析反思模式,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成效等多方面的优化路径与措施建议。
项目组成员在在各高校进行调研
目前,这些优化路径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几所学校进行落实,并得到良好反馈。项目组成员正根据研究成果编订服务学习理念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指南与志愿服务评价反馈量表,未来这些优化路径将进一步在多所高校应用落实,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