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RO觅光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射频仪配套面膜团标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来源:东方网    2023-03-15 12:01
来源: 东方网
2023-03-15 12: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中国家用美容仪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美容仪搭配面膜使用这一科技护肤方式的日渐风靡,这类产品的规范化发展也势在必行。近日,广东省化妆品学会主持召开《适用于射频仪使用的面膜通则》第二次专家评审会,经由专家一致讨论决定,由科技护肤专家AMIRO觅光联合广东省化妆品学会牵头制定的《适用于射频仪使用的面膜通则》团体标准(简称团标)通过评审,这意味着,美容仪配套面膜从设计、生产、包装到运输、贮存都将有标准可依,也将推动美容仪配套面膜品类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本次评审由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部长孙廷丽担任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丁慧、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李亚、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张蓝月等专家出席评审团。

制定全国首个美容仪配套面膜团标 填补行业空白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家用美容仪的接受度逐年走高,各大品牌持续强化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与功能功效,其中,美容仪配套耗材逐渐由传统的只有润滑作用的凝胶向面膜等日常美容护肤品类拓展成为行业发生的显著变化之一。然而,与行业发展大势不相匹配的是,目前针对射频美容仪配套目的的护肤产品,国家及行业尚未制定相关标准。

AMIRO觅光护肤品线品质负责人肖伶俐介绍:“家用射频美容仪品类增长迅速,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逐渐增加,拉动射频美容仪配套面膜产品步入千亿级市场规模,同时,用户对射频仪配套护肤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解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需求和相关产品标准滞后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对于企业获取必需指导,构建消费者信任意义重大。

image.png

这也是AMIRO觅光牵头制定《适用于射频仪使用的面膜通则》团体标准的根本原因。自立项以来,标准工作制定组召开了多次研讨会,经过数月的数据验证及标准文稿打磨。肖伶俐表示,“AMIRO觅光前期在配套射频仪使用的面膜开发探索与验证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对50余种膜布进行设备能量传导影响测试、为期数月的电导率对人体肤感影响测试、上百次料体与设备兼容性测试等,这些测试均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论证依据。”

据悉,《适用于射频仪使用的面膜通则》是全国首个针对美容仪配套面膜的团体标准,由广东省化妆品学会统筹指导,AMIRO觅光联合20余家医疗机构、研究院、企业共同编制,从必要、科学的护肤品开发理念出发,规定了适用于配合射频仪器使用的面膜设计、理化、生产、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明确了该类产品必要的安全性以及兼容性指标,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促进创新变革,满足消费者对于安全、科学、有效的射频仪配套面膜的需求。

会上,评审专家组针对标准编制内容进行逐条审查。经充分讨论,评审专家组认为,该标准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对家用美容仪器配套的面膜相关标准具有指导意义,并针对细项提出建设性意见。根据第二次专家评审意见,AMIRO觅光等编制单位将进一步完善标准,力求更加科学合理,推动配合射频仪的面膜标准提升,引导射频美容仪配套面膜高质量、快速发展。

引领“美容仪+面膜”趋势 为行业发展夯实技术底座

标准的诞生,首先源于个体创新。而只有优势企业的先进技术成为标准倡导的发展方向,才能有效推动行业健康向好发展。AMIRO觅光之所以能够牵头全国首个针对美容仪配套面膜的团体标准,得益于其在医疗科技和光电技术的持续深耕。

化用一句网络流行语,AMIRO觅光是第一个磕“美容仪+面膜”这对CP的品牌,旗下爆款单品AMIRO觅光胶原炮是业内首款搭配面膜盖章使用的美容仪。该产品采用“黄金点阵射频+透皮促渗”双促渗技术,能更好打开肌肤吸收通道,促进能量下渗到真皮层。配合AMIRO觅光独特的“盖章式”操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皮肤对护肤品成分的吸收,达到倍量护肤效果。该产品搭配的面膜创新性采用格纹辅助线的设计,用户使用时,只需根据面膜分区提示在每个格子及圆圈处盖章1次即可。

image.png

专注科技护肤细分赛道8年的专业资历,AMIRO觅光不断夯实技术底座,也让其具备了制定国内针对美容仪配套面膜团体标准的实力。事实上,自成立以来,AMIRO觅光始终坚持从科学客观的皮肤学角度,运用先进的医疗科技和光电技术,以简单、安全、有效为原则,力求让每一寸肌肤,都能找到最精准适宜的护理方案,并为此打造了射频美容仪、脱毛仪、智能化妆镜、光疗面罩等一系列家用“美容黑科技”产品,科学护肤产品体系日臻完善。

团标通过评审,意味着不日将正式发布,也预示着我国美容仪配套面膜品类发展将进入一个标准化、制度化的全新时代。作为这个团标的主要牵头者,AMIRO觅光不仅擦亮了其科技美护领导者品牌的创新底色,也将在持续引领行业向更安全、科学、有效的方向迭代升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