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利博物馆十年:与翡翠文化相伴年轻

来源:东方网    2023-03-22 10:32
来源: 东方网
2023-03-22 10: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玉石乃大地之舍利”,翡翠身为天地自然界的精华,不但质地细腻晶莹、色彩 水泽丰润,更是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寓意。(2023年3月8日),怡利翡翠博物馆迎来十岁生日。一路走来,怡利翡翠博物馆以“艺术立馆、藏品立馆”,都说博物馆是城市会客厅的灵魂,引领翡翠文化融入到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

image.png

怡利翡翠博物馆市民参观现场

十年辛苦不寻常,怡利翡翠博物馆馆长张志伟在接受采访时说,玉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翡翠正是以它优雅华贵深沉稳重的品格,与中国传统玉文化精神内涵相契合,征服了中国大众的心灵,被推崇为"玉石之王"。博物馆,是都市文化的缔造者,也是都市文化的产物。

连日来,怡利翡翠博物馆张灯结彩,连续举办馆藏精品展、翡翠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庆祝开馆十周年。怡利翡翠博物馆位于深圳龙岗玉湖村,2013年3月经广东省文化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是深圳首个非国有翡翠博物馆,传承百年商号文化精髓,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翡翠文化为宗旨,打造集翡翠展览、鉴赏、交流、收藏为一体的非国有翡翠文化博物馆。十年来,该博物馆藏品艺术水准、社会影响力等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博物馆接待市民参观达二十万人次,举办公益展览、讲座近200场,展出翡翠艺术藏品约1000件,接待领导、专家约100批次,各层次获奖作品达300个。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古人用两种美丽的小鸟来命名一种宝石,该是拥有一种怎样动人的情怀,无形中为这种宝石增添了一种悠远的文化气息。在怡利翡翠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 “玄武”“一统江山”“独占鳌头”“问鼎天下”等一批国宝级翡翠精品,首创“博物馆游客体验中 心”、“华夏玉文化教育中心”,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 翡翠文化起源,体验翡翠作品从原料采集、筛 选、雕刻、打磨,到最后成品的全过程。馆长张志伟指着馆中藏品“凤守观音”说,翡翠作品的艺术创作,细节、颜色的收纳取舍,才是决定作品优劣的灵魂所在。比如藏品中观音的比例,半阖的眼,微扬的嘴 角,手指上翘的幅度等,都不能忽视,“运用细节, 才能生动地对作品进行刻画,打动观众。”

image.png

  馆长张志伟玉雕作品《凤守观音》

据悉,怡利翡翠博物馆名号沿用充满神奇色彩、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老商号——“怡利栈”。“怡利栈”的创办人张正兴先生,出生于东江河畔的蓝口镇培群村。那里乡村秀美,青山环抱,千年围龙古居彰显出浓浓的客家情怀。二十世纪30年代,家贫走四方,张老先生辗转至九连山下忠信镇扎根生基,创下“怡利栈”商号,喻意 “怡然自得、利路亨通、百福千祥”。

怡利翡翠博物馆由“亚洲玉雕大师”张志伟(号九连灵)所创,并出任首任馆长。张志伟是张正兴嫡孙。张志伟继承和发扬家族文化精髓,凭借勤奋和天赋,使“怡利栈”在当今珠宝玉器界异军突起。 多年来,张志伟以精雕细凿、原创精工、演绎经典成就其玉雕作品的“新、精、绝”品牌特色,广受珠宝收藏爱好人士青睐。

(陈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