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资源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资源,磷化工关乎粮食安全、生命健康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4月14~15日,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宜昌)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磷酸铁锂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及产业界的领导及专家400人齐聚一堂,建言献策,加快推进磷化工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行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新能源产业融合之路。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秘书长叶丽君指出,我国磷化工产业在取得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较大问题:一是绿色化、生态建设的任务繁重。磷化工企业90%分布在长江流域,尽管行业在环保方面的进步很大,但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问题。二是产品的同质化、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当前消费需求下降,出口受阻,因此行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精细化、高质化亟待提高。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产品总量较小,品种较少,且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需求,尤其近年来磷酸铁锂材料发展,推动了磷化工行业下游精细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二级巡视员韩敬友认为,“十四五”以来,磷化工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发展路径正在从规模扩张为主的产能建设向创新为主、着眼拓展渗透满足精细化、专业化、系列化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转变,磷化工产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业态模式创新、政策创新,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提高氟碘等磷矿伴生资源及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开拓发展新空间,加快磷肥、黄磷等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做好磷肥保供的基础上,向新能源、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业延伸,提升新能源、大健康所需的磷化工产品的供给能力。他表示,工信部原材料司正在研究编制加快磷化工创新发展、推进磷资源高效高质利用的行动方案,推进磷化工集约化布局、绿色化转型、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磷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湖北是全国磷化工第一大省,磷矿保有资源储量、磷矿年开采量、磷化工产业规模、磷肥产量四个全国第一。湖北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许甫良介绍,湖北省研究制定了全国首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他表示,将充分利用全省湿法磷酸精制技术优势,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磷系新能源材料,配套发展锂电池隔膜、负极材料等产业;重点发展黑磷、磷系阻燃剂、氟硅新材料等,着力打造宜荆荆先进磷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培育打造一批省级磷资源综合利用创新中心和试点示范平台。
宜昌市政府党组成员曾庆东表示,宜昌是磷矿石的主要产区,也是凝聚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的产业基地,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宜昌市精细磷化工产值达到1800亿元,绿色化工规模突破3000亿元。该市将抢抓新能源电池迅猛发展的机遇,加快构建从磷矿资源、化工原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全力推动绿色化工产业裂变升级,着力打造世界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
大会邀请了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池、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汝安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材料研究院研究员、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喻学锋做了重要报告。
会议由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主题为“共创磷锂新局面打造能源新时代”。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磷化工领域企业、专家学者代表,探讨了新形势下的磷化工产业、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的发展及趋势,会议为磷化工和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发展打造了全新的政企产学研交流平台,受到行业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