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北图:践行工业航天,解决星座建设瓶颈

来源:东方网    2023-04-26 10:54
来源: 东方网
2023-04-26 10: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2023中国航天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4月23日,2023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在安徽合肥举办。在23号下午举办的新兴太空经济论坛上,湖南斯北图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航天智造与供应链”圆桌对话。在本次大会上,除了品牌担当的测控数传、物联网DCS载荷产品外,斯北图重磅推介了存储信道天线一体化高速数传、卫星网络宽带通信载荷系统、卫星产线自动化测试系统等新产品。

image.png

“本次大会我还将带来一些关于工业航天的心得。工业航天是我们在大型星座的发展趋势下,提出来的一个关于卫星制造的不成熟观点:工业航天=工业批量化+宇航可靠性。工业界有相对先进的电子、智能、通信技术和先进高效的制造管理经验,大胆地融合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提升卫星制造能力。但是,航天需要有独特的可靠性技术来减缓空间环境的影响。这是根基,需要敬畏,没有它产品在太空中也难以长时间工作。这方面我们有些经验,也有了批量交付的经历。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制造模式做得比较好。我们起步不晚,但是实践机会比他们少。”斯北图创始人邢克飞在表示。

邢克飞博士是国内最早从事空间电子设备辐射效应防护体系和高可靠抗辐射芯片架构的专家之一,曾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预研、瓶颈、关键技术攻关等课题若干项;参与国家卫星测控通信与载荷产品研制近50项。斯北图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卫星星座测控通信、抗辐射加固等核心技术,解决“工业批量化+宇航高可靠”的巨型通信星座建设瓶颈,提供全球领先的卫星测控数传与通信载荷产品,和无电无网区域数据的采集回传解决方案。用户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科院等组网星座用户为主。单机或系统在轨开机工作累计〉400年(1100km轨道24小时开机工作近5年)。开机时长、轨道覆盖、最长工作寿命等数据在国内商业航天中遥遥领先。

“未来产品发展有两个导向。卫星平台的测控数传产品方面,斯北图在向更高集成度的综合电子推进,模块的软件化、IP化已经完成,单板化也有了很大突破。通信载荷系统方面,斯北图在向高性能的复杂通信系统拓展。大家都知道斯北图在卫星窄带物联网载荷及体制方面走在前列,2018年就有第一代自主体制的物联网载荷在轨成功应用。今年斯北图将技术体制升级到了第三代,用户容量,接入成功率,接入功率等方面都有大幅优化。在宽带互联网卫星通信载荷系统方面,今年包括天线,转发/处理单元以及路由等会有小规模量产和定型,匹配互联网星座发展需求。”邢克飞说。

在邢克飞看来,斯北图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内部:“工业航天产保体系,人才的复制和能力拓展。斯北图现在匹配了100多颗星批量配套的研发制造能力,但是到500颗星甚至更多,会是一个挑战,是一个在交付质量基础上的能力复制的挑战,像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更换马力更大的发动机。斯北图需要跨界的优秀的人才和技术的嫁接,需要把工业航天推向更深,斯北图期待海内外优秀人员的加入。”邢克飞说。

近年随着卫星逐步的批量制造和发射,国内工业航天进入到了一个能力转型时期,正从能造卫星,走向能造好卫星,能用好卫星转变,走向更好的商业航天。

“未来,斯北图要做的是提前布局卫星组网所需的技术和批产能力,比如大尺度天线,高精度时间同步,天基智能处理、产线数字化升级等。同时,斯北图在进一步研究空间环境对复杂电子系统的即时影响、故障传递理论和减缓方法,把单机的质量控制拓展到产线的品质控制,把单个设备的可靠性拓展到整个系统持续工作的可用性。进一步释放核心系统制造优势,让客户聚焦卫星和应用。”邢克飞表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