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登网发布《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7家城商行及其分支机构和50家农村中小银行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随着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今年以来,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迎来“破冰”。业内人士分析,这将显著提高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和透明度,也将在支持小微企业、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风险化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试点逐步推进
银登网日前发布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7家城商行及其分支机构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另外,还有包括农商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在内的50家农村中小银行开立此类账户。
今年以来还有13家消费金融机构、5家金融租赁机构加入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开户“大军”。值得注意的是,渤海国际信托、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各自领域首家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机构。
据了解,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扎堆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主要得益于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
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将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纳入试点机构范围;将注册地位于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甘肃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据了解,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自2021年正式开启,监管部门逐步拓宽试点机构范围,调整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将可转让资产类型扩展为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两类。
中小银行积极响应
自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扩容以来,中小银行积极响应,密集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或与中小银行长期以来不良资产承压、处置手段受限有关。
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31%、1.90%、3.24%。可见,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此外,某农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过去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工作仅可针对对公类资产开展,而对其主要服务对象中的个人类客户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相对单一,已经逐渐成为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瓶颈。”
随着不良资产转让试点工作推进,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迎来“破冰”。
今年3月末,江南农商行开展全国农商行首笔个人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3家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竞拍,经26轮竞价,最终由苏州资产管理公司竞得。
需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
业内人士指出,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试点工作的成功推进,不仅将显著提高中小银行不良处置效率和透明度,更将在支持小微企业、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风险化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小银行不良贷款转让在实际处置中仍面临一些难点,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以及相关监管政策。
“目前来看,银行转让不良贷款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转让价格的确定,尤其是在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的过程中,对单笔贷款情况逐一核实的难度较大,确定合理的价格难度更大。”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石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