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牛”鏖战正酣 债券私募投资“攻不忘守”

近期A股市场起伏不定,债券市场却持续迎来“火热盛夏”行情。在当下“债牛”暗战正酣之际,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债券私募机构对于短中期债市的投资心态却相对纠结。徐立强透露,目前银叶投资在信用债个券的筛选上,主要是从宏观判断出发,在行业层面选择具体的方向和个券。

“债牛”鏖战正酣 债券私募投资“攻不忘守”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3-05-24 07:0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3-05-24 07: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A股市场起伏不定,债券市场却持续迎来“火热盛夏”行情。在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行的同时,全市场信用利差也在持续压缩。

在当下“债牛”暗战正酣之际,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债券私募机构对于短中期债市的投资心态却相对纠结。一方面,受访私募对于债市中期走向预期积极;另一方面,在具体策略应对和组合、久期等方面的构建上,“攻不忘守”的投资思路成为多家债券私募的策略“主流”。

信用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潼骁投资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吴迪认为,今年信用债市场的“资产荒”特征十分明显。国内信用债市场经历2022年年末的超调后,市场情绪在今年年初开始修复,叠加流动性边际宽松,推动信用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今年1至2月,在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机构“短久期下沉策略”和“高等级拉久期”策略持续抢筹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信用债收益率全线下行,信用利差演绎修复式压缩行情。3月以来,随着利率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信用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不过,市场信用利差出现分化:低等级表现好于高等级,中长久期表现好于短久期。

甄投资产投资经理李玄轶分析指出,今年债市持续走强的关键因素来自于“交易降息预期”。一方面,存款利率的下降有利于存款释放,推动居民消费,带动实业投资;另一方面,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被交易至2.75%一线,且已经低于央行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无风险利率正在下行,但市场目前并不能找到明确的降息信号,促使近期利率债品种进一步走牛。”

市场趋势预期积极

从前述多家受访债券私募对于债市的中期研判来看,各方对于市场的预期仍保持积极。

知名百亿债券私募银叶投资固收副总监徐立强称,目前消费端和投资端仍需进一步发力,逆周期调节政策还有可能进一步加码。由此,信用债品种目前仍有一定配置价值。

从机构博弈角度来看,据招商证券监测统计,仅在4月当月,公募基金、理财、保险等资金合计净买入信用债规模达3300亿元左右。其中,公募基金买入1年期以上信用债的力度明显加大,理财资金的发力,则更多集中在到期期限在1年内的短债。

吴迪表示,目前支撑债市的两大主要利多因素仍在延续。一是当下流动性宽松,商业银行不仅自身加大了债券的配置,还通过金融市场部等部门增加对基金的配置。二是各方对未来货币环境存在宽松预期。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大概率已是强弩之末,另一方面为提振经济,今年货币环境的宽松力度预计不会小于去年。

“加杠杆”分歧隐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前述多家债券私募对于债市的中期走向普遍抱有“正面研判”,但在目前的最新策略应对上,却难言全面积极。产业债中行业的选择、个券信用等级、组合久期等因素,仍然是各方的重要考量。此外,对加杠杆的考量,债券私募行业也同样存在分歧。

徐立强透露,目前银叶投资在信用债个券的筛选上,主要是从宏观判断出发,在行业层面选择具体的方向和个券。在此之中,尽管该机构对于信用债市场整体保持积极,但相对会重点关注边际上有改善的二级行业,从中寻找行业信用利差收窄的机会,例如航空业、餐饮旅游业等。

吴迪认为,当前“信用债的供需矛盾”短时间预计难以缓解,市场信用利差由此或将维持低位;但在目前中高等级、中长久期信用债利差压缩至历史较低分位的背景下,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有限,信用债拉久期策略的性价比下降,需要精选个券适当防御。从具体应对策略而言,该机构中期将以高等级城投债作为核心配置,结合产品负债端来适当搭配短久期、中低评级城投债获取收益。建议配置长久期的中高评级城投债,同时搭配一定杠杆。

李玄轶表示,后续会考虑适当拉长持仓久期来对冲收益率的下行,在品种方面会以中高评级信用债作为新配置主力,同时重点关注到前期调整趋于充分、性价比更高的可转债品种。可以适当进行“加杠杆”操作,不过“杠杆水平”要根据不同产品及委托人资金的特性,来控制杠杆比例及负债久期。

(王辉)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