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亮相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来源:东方网    2023-05-24 10:34
来源: 东方网
2023-05-24 10: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7年,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以“西去敦煌”为主题的大学生毕业服装作品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被誉为敦煌艺术与时尚元素融合的精美之作。2018年,以“在民间” 为主题的服装作品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作品将三秦戏剧、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服装设计中之中,展现一种“源于传统,切入生活,引领流行”的特色感受,被誉为民间艺术与时尚元素融合的精美之作。今年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精心策划的以“遗·迹” 为主题的服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参赛的七十余套作品,是从数百件毕业设计中挑选出来的,组成“遗·迹”专题服装展演,彰显学校服装学院教育教学的成果和孜孜不倦服装设计追求。

image.png

“遗·迹”专题服装展演以“陕西非遗文化”为背景,活动以“赓续历史文脉,守护陕西文明”“传承匠心匠艺,畅享美好生活”为方向,旨在推进陕西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文化如沧海明珠,格外璀璨夺目。陕西的非遗文化是城墙根下吼得荡气回肠的秦腔,是黄土高原上敲得震天撼地的陕北腰鼓,是灯影间皮影人物的腾挪跳跃,是剪纸艺人手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是老字号香气四溢、地道美味的美食……非遗,是陕西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面。近年来,随着“中国梦”、“中国风”、“国潮”不断深入人心,作为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使非遗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是当代年轻人的使命。非遗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代代人的实践不断被注入新的创造。非遗文化与时尚融合,让非遗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在设计中将深入时尚服饰领域,持续秉承“时尚与非遗文化相融合”的理念,对传统工艺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鲜明的时尚感和文化特征,注重创意与实用的结合,强调设计风格鲜明,设计手法独特,材料应用与表现新颖。

image.png

image.png

“遗·迹”专题服装展演作品,糅合了大量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秦腔、剪纸、户县漆画、关中皮影、凤翔泥塑以及陕西秦绣、陕南挑花、草木染、草编技艺等技艺,所有的作品从面、辅料的选购、款式设计、制版和工艺中充分结合陕西地域特色、民间美术元素和服装时尚概念,融合刺绣、面料肌理再造、数码印花、3D打印等丰富手法,与现代服装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设计作品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承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审美新风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坐落在千年古都西安的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秉持“锲而不舍、玉汝于成”的校训,“爱国孝亲、励志践行”的校风,坚持“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思维、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多年来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制作能力。学校凭借陕西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流行与时尚,拓展设计理念,形成民俗与流行,传统与现代共融的教学理念。自2014年首届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始伊,以陕西地域文化为主线,分别举行了多场展示陕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时尚结合的展演活动。展示了学院继承传统文化和地方民间艺术相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成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过29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以服装品牌与营销为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以国际流行与时尚设计为特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形成了实境教学、艺工融合、校企携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学理念。服装学院现设有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专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和专科服装与服饰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表演艺术(服装表演方向)、首饰设计与工艺、空中乘务专业,为服装行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优秀人才。我院于2017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人才建设示范院校”,2020年被批准为省级“师德建设示范团队”。2014年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于2019年被批准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服装工程实践教学团队”于2015年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获批陕西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3年获批陕西省教育厅《服装智能制造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众多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服装技能大赛和服装展演中屡屡获奖,受到中国服装行业的青睐,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的新鲜血液和发展动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