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创新,打造弋江区特色的智慧教育新模式。5月25日,芜湖弋江开展首届“弋”起讲—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区域教育教学变革沙龙活动。活动通过经验分享、课程展示、主题沙龙、专家座谈等形式展开,全区各中小学校长、教师共同总结智慧教育创新应用成果与经验,推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先进经验与典型模式,探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慧学课堂”新型教与学模式,打造区域智慧学校基地校和“互联网+教育”示范学校。本次活动由芜湖市南关小学教师徐新主持。
活动伊始,弋江区教育局分管领导詹玉坤同志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智慧学校建设转型的一次全方位拓展和升级,智慧学校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应用,要继续补缺补差,强化智慧课堂的应用落实,注意市级平台与区级平台的有效衔接,运用智慧教研系统各模块,积极开展围绕我区“慧学课堂”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沙龙活动与教学实践,并充分利用数据治理,为多角色精准评价提供依据,推动教育信息化全面渗透、常态运用和融合创新,自主探索智慧学校建设亮点,打造具有个性化的、特色的典型示范学校。
随后,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校长姚志祥分享了学校智慧课堂、智慧班牌、智慧体育、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个性化学习手册、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等平台的运用模式,南瑞实验学校打造了“三生”教育、“五悦”课堂、“四度”课堂,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作业评价改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同时做好课后三点半服务,致力于实现以智慧教育助力因材施教,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在课程展示环节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教师龚燕带来了中学数学《9.1不等式》展示课,利用生活场景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课堂内容层层深入,利用讨论、现场作答等方式设计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以学定教,完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授课教师毕秀峰带来了小学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说课,解读了前置性探究作业与“慧学课堂”的深度融合,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研学、课后固学、课外拓学的授课流程,利用前置性探究作业中学生生成的资源与困惑推进教学环节,引发深度学习,解决学习难点,并向学生传递了课堂研究的问题源自于自身思考,认为这样的探究会更有价值和意义。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主题沙龙环节,一线校长、教师们集中探讨基于智慧课堂应用的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变革成果。第一场基于课堂教学变革的主题沙龙由芜湖高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王艳主持,王艳通过信息化背景下教学主阵地课堂的变化为话题,引起大家对于目前课堂教学变革的讨论。利民路小学教师汪海舟分享了其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形课,通过利用智慧课堂,获取课前课中练习的各项数据,分析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利用智慧平板是实现了先自学、再共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状态,构建了“悦纳+智慧”的课堂理念;安体实验学校主任刑剑表示,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开展培训、利用合作办学优势学习先进经验、打造校内“慧学”课堂示范课、公开课,多渠道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探索基于“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的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与体验式教学方式;南关小学副校长杨进对教学评一体化变革提出观点,认为智慧教育评价是教育信息化的高阶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绘制学生整体“数字画像”,破除传统“唯分数”论评价方法,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表达,实现多元评价。
第二场关于作业设计改革的主题沙龙由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中央城校区数学教师、班主任章方主持,章方从自身日常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经验出发,引发大家对作业设计改革及数据化支撑下的教学评价讨论。其中,善瑞中学校长许卫国引用曹一鸣教授观点,他认为“目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还不成熟,对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评价还处在探索与研究阶段,主要面临着:核心素养内容的复杂性、评价范式的局限性、评价理念的滞后性的问题。”并认为智慧教育记录的数据只是学生成长的记录,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全部评价,也要注意智慧教育工作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南瑞实验学校教师柴红分享她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学情,助力前置性作业,促进了课堂精准教学;并通过建构“整体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助力复习型作业,深化了知识体系建构;课后则录制智慧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助力拓展性作业,形成了立体式作业形态。南瑞实验学校教师汤伟分享了分层作业模式,按照时间节点安排、分层作业设计、周末AI个性学、预习本和智能错题本等应用,按节设计,逐周安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用数据指导行动方向,切实实现教师与学生减负增效。
活动最后,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夏洪文教授,分享了由两节展示课与主题沙龙引发的思考,他认为课堂教学目标要指向学生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评价需要采用增值评价法,要有效利用教育数据,关注如何利用数据实现对学生的精准辅导、提供精准报告,而教师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预见、策划与组织上,教师的专业功底体现在如何进行“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的功夫在课前,而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数字化教育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更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数字化不只是工具和手段,要真正关注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教学,本次沙龙活动是弋江区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有效实践,未来,弋江区将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