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云课堂”走进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探索职业教育里的“非遗传承”

来源:东方网    2023-07-03 10:29
来源: 东方网
2023-07-03 10: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30日,由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非遗云课堂——职业教育里的“非遗传承”活动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行。此次非遗云课堂邀请了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李艳刺绣艺术馆主理人昌妮,以及共青团湖南省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书记、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嘉豪作为主讲嘉宾。两位长沙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代表结合自身传承创新非遗技艺的经历,向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艺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的学生讲述了传统手工艺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们分别以《在湘绣中释放可持续力量》《长沙窑铜官陶瓷的发展文创》为主题,分享了近年来运营传统手工艺品牌的心得与经验。找到手工艺品与生活场景的“链接点”,跨界联名深化品牌IP影响力,打造兼具人文性与艺术性,又符合当代审美与实用价值的“爆款”产品……各类新举措都是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新尝试、新突破、新成果。

image.png

让湘绣创意氛围灯、首饰盒、壁挂钟等产品成功进入现代家装市场;将湘绣最具代表性的鬅毛针法运用于纯手工包;对湘绣传统作品进行衍生创作,制作出时尚新潮的环保袋……这是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昌妮及其团队近年来在湘绣衍生品的创作研发中持续做的尝试,在此次授课中她表示:“消费转型不是卖更贵的产品,而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用更小的代价,享受从前没有的生活。既要传承经典,也要创新衍生。绣生活,正年轻,让我们用心传承千年之美,以创新遇见未来。”

从父辈的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出生于陶瓷世家的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嘉豪对祖辈世代传承和积淀的老字号品牌“泥人刘”及这份老手艺心存敬畏,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此次听课的学生们说道:“创新不是推翻过去,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非遗要融入生活,年轻一代的我们就应该把新时代的想法融入到传统中去,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力,这样才能让经典薪火相传。”诸多新潮设计理念的精彩诠释、一件件创新文创作品的分享、每一句诚恳的表达,都让还在大学校园中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们受益匪浅,也对自身职业发展与传承使命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据悉,此次非遗云课堂活动还以线上展播形式进行线上传播与内容提炼分享,扩大课程优质内容传播影响力。非遗云课堂自2022年6月开展以来,今年已是第二届,这是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借助线上传播平台,构建“非遗+互联网”新形态,持续深化非遗品牌活动效应,打造的精品线上课程。将受众群体从乡村学校小学生,扩展到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受众群体在不断拓宽。将非遗云课堂延伸至职业教育范畴,让学习传统手工艺相关专业的学生们感悟到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矢志不渝的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感受到非遗在守正创新的激流中所蕴含的蓬勃生机,鞭策着更多学子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勇担传承重任,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能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