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城学子斩获“学院奖”金奖(全国第一)

来源:东方网    2023-07-31 09:52
来源: 东方网
2023-07-31 0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8日至20日,2023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在北京广播大厦举行颁奖礼,成都锦城学院由谷枫老师与靳丹老师指导、文传学院学生领衔的视频创作团队获得数项大奖,惊艳全场。其中,参赛作品《天下武功唯快不克》获全国金奖(微电影类全国第一名)、全场唯一实战大奖,这也是该校首次获得赛道全国第一的殊荣,同时,该作品也得到了评委老师与业内大咖的一致首肯与高度评价;谷枫老师与靳丹老师获得金奖指导老师、优秀指导老师与全场大奖指导老师荣誉,谷枫老师受邀担任全场大奖评委并出席颁奖礼。

大赛奖杯

本届学院奖全国参赛院校1830所,参赛院系5309个,投稿作品20余万件,其中不乏复旦、上交、浙大等双一流高校与中传、浙传等专业院校的优秀作品。成都锦城学院能够获得金奖并实现学院奖全国大赛赛道第一这一荣誉零的突破,殊为不易。

谷枫老师领奖

本次学院奖参赛队伍由谷枫老师与靳丹老师牵头组建,文传学院学生官睿欣任导演、梅书茂任主摄、马静雨任编剧、钟霞任制片、王子俊任演员,金融学院学生胡佳宇任二摄与剪辑。团队成立伊始两位老师就提出了冲击国奖的要求,期望能够在本次大赛中有所斩获。从4月上旬,团队就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不断打磨创意,改写剧本,绘制分镜,在两易其稿后,终于在四月底敲定了拍摄方案。

全片的拍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第一次棚拍历时17小时,拍摄结束后,全组7人都筋疲力尽,然而谷枫老师看完素材认为拍摄较为粗糙,许多素材的布光、焦段、景别都存在问题,并且全片没有展现出内心世界与病毒搏斗的节奏感,于是团队再次前往校外租棚,进行了补拍。在补拍过程中,团队成员有沮丧、有灰心、有气馁,但在靳丹老师鼓励下,团队咬牙坚持,完成了总共三次的拍摄。最终,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这部作品在拍摄与剪辑的各个细节都进行了精益求精的打磨,成片质量也得到了两位老师的肯定。

7月初,参赛团队接学院奖组委会通知,团队作品从1830所高校,5309个院系,20余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并荣获微电影赛道全国第一,将与其它赛道的5件作品共赴北京,一为颁奖,二为进行现场PK。接到进京进行现场提案的通知后,团队高度重视,积极备战。除了谷枫、靳丹两位老师继续为学生提供指导外,两位老师还邀请了传媒系张超主任,中文系王韬副教授共同为学生进行作品创意、提案逻辑、影片制作、语言表达、形象礼仪、应战心理等方面的专题训练,并在期末考试的间隙中进行了数次路演。最终,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团队依靠过硬的作品质量与优秀的现场发挥,在北京现场击败了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各所大学的各路优秀作品,以一票的优势获得了全场唯一的快克实战大奖。在现场,华语广告四大教父之一、麦肯光明中国前董事长莫康孙先生对该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了专业、看到了匠心、看到了精益求精,看到了视频类广告教育与实践的成功。

现场提案

  华语广告教父莫康孙先生与团队合影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是经中央批准,国务院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小组同意设立的赛事,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型活动。学院奖创办于1999年,经过23年历经20届,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中深入人心,其影响力从高校延伸至各行业,成为品牌企业走进校园、创意人才步入社会的重要桥梁,更成为创意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样板,教育部校企合作方针政策的实践典范。本届学院奖全国参赛院校1830所,参赛院系5309个,其中不乏复旦、上交、浙大等双一流高校与中传、浙传等专业院校。本次比赛投稿作品20余万件,而金奖仅70余项,成都锦城学院能够从中突围获得金奖,更实现了学院奖全国大赛赛道第一这一荣誉零的突破,荣誉含金量可谓十足。

“快克创意实战奖”由快克药业联合学院奖首创,秉承着“尊重原创,注重实践”的原则,将青年创意与品牌实战充分结合。赛事涵盖平面广告、广告文案、营销策划、影视广告、短视频、周边产品设计、IP形象设计多个类别。评委们用专业的眼光进行审视,在经过对作品的策略、品牌传播、创意、原创等角度多方面考量之后,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创意佳作进行多轮的审阅、讨论、动议、投票,并最终决选出2022秋、2023春双赛季的快克创意实战奖等级奖作品,以及快克创意实战大奖的归属。

此次文传学院斩获两项大奖并荣获赛道第一,为学校实现学院奖赛事的突破,是指导老师与学生团队坚持校训“止于至善”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文传学院培养技术型文科人才的培养理念与目标,两个奖项一个属于专业评审结果,一个属于行业评审结果,两项奖项均花落成都锦城学院,体现了学校与学院既抓理论,也抓实践的教学思路,同时也体现了文传学院一贯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文传学院一直秉承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引入真实实践项目和高级别专业赛事竞赛,使学生的产出作品与行业标准更加适配,检验教学成果,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研的良好模式,全面提升技术型文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锦彩文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