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排名TOP3的台铃长续航电动车究竟怎么样?多项优势一文全了解

来源: 东方网
2023-08-03 15: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电动车的数量已经突破了三亿辆,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而在这之中,台铃长续航电动车一直有着不俗的知名度和销量,那么这一电动车品牌的真实实力究竟怎么样呢?以下就从品牌、技术、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揭秘台铃多年持续长虹的“流量密码“。

开创长续航电动车品类的品牌典范

作为电动车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台铃以擅长技术创新而闻名,精准把握了大众的切实需求。众多机构研究表明,购买电动车时过半的用户更关注电动车续航问题,而台铃便是基于对用户痛点的精准研判,率先投入到“长续航电动车”这条黄金赛道之中,成为长续航电动车品类的开创者。

从2006年台铃首创的第一代高性能电动车,延长里程30%,再到创造一次充电续航656.8公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树立起难以逾越的续航里程碑。台铃专注长续航17年,一步步巩固其在长续航电动车领域的地位。如今“长续航=台铃”的品牌联想早已深入人心,其研发的长续航产品也深受用户欢迎,销量遥遥领先。

(台铃超能S长续航电动车)

此外,台铃也早早洞察到新兴消费群体年轻化、个性化的趋势,在今年6月其便重磅官宣,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具备强势号召力的顶流明星王一博担任品牌全球代言人,不仅如此,前些日子其还以官方指定电动车的身份再度亮相《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借助顶流明星、热门综艺的影响力,台铃在推动品牌进一步年轻化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旗下长续航电动车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台铃长续航电动车牵手王一博)

驱动长续航核心科技的创新先锋

随着“长续航电动车”新品类的诞生,台铃开启了长续航核心技术新篇章,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为了改善电动车续航短、跑不远的痛点,台铃一直在通过技术创新,致力于不断让自身的长续航电动车产品跑的更远。

17年以来,台铃专注长续航科研攻关,累积了1000多项各类科技专利,掌握国家专利核心省电技术云动力系统,从诞生至今,已迭代到4.0版本,通过技术切实改变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短、跑不远的刻板印象。

(台铃长续航电动车)

今年,更是因两项新的长续航技术成果——台铃极地强磁电机与台铃长续航钠离子电池的成功落地,进一步地强化了台铃在长续航品类赛道上的领跑优势,让台铃“长续航电动车品类领导者”地位,更加无可撼动!

为了充分展现出其在长续航电动车这一赛道强大的品牌实力和技术底蕴,自今年3月底,台铃便重磅发布守望亚洲台铃长续航挑战赛IP,该赛事历时100多天,横跨亚洲10个国家130多个城市,行驶里程超30000公里,再次刷新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长续航记录,也将再次印证台铃长续航电动车的强大技术实力。

(台铃超能S长续航高端系列)

打造长续航黑科技产品的领跑标杆

通过技术的不断积累、沉淀、创新,台铃在超能一代、二代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推出全新的超能S长续航高端系列,通过集成了长续航尖端技术,进一步夯实台铃长续航产品在行业的领跑地位。

(台铃超能S长续航高端系列)

该系列搭载了台铃核心科技的“筋斗云长续航技术平台”,以及支持鸿蒙智联系统,实现了诸多系统性的跃升,使得全系车型续航均可达到100km,除了长续航外,还在乘坐体验、智能化、安全性等大家关注的方面做出了改进。

以超能S赤兔为例,整车在方正型的外观上增加了一些个性化元素,如突出的方形前大灯和更加时尚的配色方案;570mm大坐垫和20L大座桶,载人、储物两不误。

(台铃超能S长续航电动车)

性能上,该车搭载的60V20AH大容量电池,拥有51Km/h的极限速度,动力强劲适合多种场景;前后双碟刹大满盘,出行更加安全。

(台铃超能S长续航电动车)

此外,全车还配备多类型LED灯,除了前双方正大灯外,尾灯、转向灯、Logo射地灯以及氛围灯均为LED,高性能加高颜值,更能带来高端的驾乘体验和心理感受。

台铃电动车真实实力究竟怎么样,大家现在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我国电动车行业如今的高排名品牌之一,从探索到引领再到变革,台铃已然成为了消费者“长续航电动车“的不二选择,相信在未来,它的每一步都会引领着电动车科技的升级和进步,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