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职业大学“三聚焦”开辟产教融合新路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东方网    2023-08-09 10:09
来源: 东方网
2023-08-09 10: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6日-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专精特新 蓄势聚力”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的中小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暨卓越工程师平行论坛于7月26日顺利落幕。南通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戴世明受邀出席论坛活动,并在会后介绍了学校在助力中小企业人才创新发展、培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她表示,近年来,南通职业大学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致力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政行校企园共同打造混合所有制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被誉为“产教融合的苏南样本”,先后获得南通市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 11次。

戴世明强调,南通职业大学实践总结的产教融合多方共建一体化育人新路径、好方法,具备以下“三聚焦”特征:

一、聚焦于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通过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按照“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战略任务和安排,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共同打造南通市数智技术产教共同体、智能制造产教共同体、智能网联汽车产教共同体,共建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数字技术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其中,校企园三方共建的数字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目前已被评为产教融合基地。

着眼于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南通建筑支柱产业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通过构建南通市建筑产教联盟和长三角新型建筑工业化产教联盟,促进引领南通建筑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推动职业教育以适应性变革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学校已建成非遗教学工坊2个、无人机和3D打印等技术技能累积中心5个和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2个,每年可实现职业技能体验和社区服务2000人以上。

二、聚焦于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学校联合区域行业龙头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职大-智聚装配式建筑、中望软件、数字技术应用等8个产业学院,实现“投建用管分”运行机制多样化实践。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已于今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批准开始建设,按照“1院+3中心+1平台”的总体设计,围绕七个项目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技能大赛、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产品升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主动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教材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校企合作打造了教育部上汽通用ASEP、施耐德电气、京东电商等实训基地,共建“金课”12门。学校提供强人才支撑、强智力服务,组建订单班、特色班、现代学徒制班97个。

三、聚焦于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学校加快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按照企业需要协同开发培训资源,根据企业运行特点,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完善“分级分类”的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体系,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项目。近三年,已完成企业人员培训244417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465人,学历教育9483人,社会人员学历教育1308人。

除通过产教融合工作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外,近年来南通职业大学还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建设教师企业工作站12个,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四技”服务项目149个,“短平快”服务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据悉,论坛现场汇聚了来自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高校、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重点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共同听取了中小企业人才创新发展的优秀经验和重要成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