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熊宜: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四大趋势打造一流供应链

来源: 东方网
2023-08-16 11: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

当下,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更是将供应链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支持供应链建设。然而,如何更好应对外部风险?如何更快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如何衡量供应链建设的投资回报率?成为拦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使供应链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 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

为此,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携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洞察报告,为中国企业供应链转型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路径指引和方法论。

不确定性时代,供应链面临四大挑战

随着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上升,供应链管理已从幕后走向全局。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指出,新形势下,企业供应链管理正面临四大关键挑战:

首先,企业的外部运营风险剧增。疫情等突发事件导致的原材料供给断裂,让很多企业记忆犹新。而当前的主要外部挑战,则是产业升级与供需失衡。以汽车产业为例,在“新四化”背景下,传统制造商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迁移。然而,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与传统油车有很大差异,再加上车载芯片、激光雷达等新兴需求,都将深刻影响甚至彻底颠覆汽车产业链格局。

其次,内部管理效率亟待提升。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企业面临更多规模增长和业务扩张带来的效率难题,供应链运营复杂度成倍提升。另一方面,为提高供应链韧性或数字化水平进行的升级,将导致供应链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使投资回报成为管理者需考量的重要问题。

第三,生态圈协同难度加大。过去,企业对供应链的把控仅限于一级供应商就足够。现在,更多企业意识到,供应链是一个大生态,生态圈的透明性、协同性如果不足,就会导致整个链条中的波动一级级向下传导并不断放大。因此,企业还需要熟悉二级甚至三级供应商的能力、库存、反应速度,以便实现端到端快速应对。

最后,绿色转型迫在眉睫。1.5℃温控目标下,企业面临来自政府和市场提出的多重减碳要求。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政府都正通过减碳相关的机制加强排放监管。碳中和成为ESG评级重要因素,日益影响着企业的股票表现;而供应链下游客户和终端消费者,也更加青睐甚至会强制性选择绿色低碳产品。

驾驭变局,四大趋势引领一流供应链建设

内外挑战交织下,企业供应链必须及时转型才能更好应对。为此,报告提出,企业供应链转型应遵循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四大趋势,打造 “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同时,针对企业在每一个建设方向下究竟该“怎么做”,报告给出了“基础级”、“专家级”、“引领级”三个成熟度级别描述,为企业供应链建设的不断进阶提供明晰的路线图。

一流供应链建设方向

(来源:《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

精益是供应链高效运营的基础。精益指企业一切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不断减少或消除工业全过程中的各种浪费提升自身竞争力。作为供应链转型的基石,整个价值链都需遵循精益的工作方式——包括研发、制造、物流、业务运营等等,才能将基础打实,从而加速转型。

韧性是供应链稳定运行的保障。韧性指当面临突发风险时,能够有应对方案来减轻、消除风险,帮助企业恢复到原状态甚至更加理想的状态。不管是缩短供应链条、增加供应商备份,还是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应对,都是企业供应链韧性转型的关键举措。

绿色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根据碳排放信息披露项目(CDP)对2020年全球披露数据的分析显示,企业面临来自供应链环境风险而产生的潜在重大财务影响高达1200亿美元。在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影响下,供应链绿色转型已成必然。

数字化是供应链转型的有效支撑手段。2023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国家端到端供应链数字化,使其港口延误时间比发达国家缩短了高达70%。毫无疑问,数字化建设将对整个供应链效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更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赋能供应链的精益、韧性、绿色转型,还需企业在数字化技术与人才方面持续投资。

以数字化为工具,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这四大建设方向并非孤立存在,而应相互支撑,互为促进。作为一流供应链建设的引领企业,施耐德电气以精益为基础,以数字化为工具,打通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创建绿色高效的供应链未来。

  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部署屋顶光伏

在精益方面,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施耐德电气中国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提升8-10%。在韧性方面,施耐德电气缩短供应链条、增加供应商备份、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应对。在数字化方面,通过推动定制化、可持续和互联互通,施耐德电气不断提升供应链能力,在中国共有29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其中18家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

在绿色方面,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拥有65家“零碳工厂”,在中国拥有 17家“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和12家“碳中和”工厂。通过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中国区供应链的整体能耗降低了13%。除自身实现碳中和外,施耐德电气还承诺204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净零碳排放。目前,已打造了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价值链。

正是凭借在供应链建设方面的领先行动,施耐德电气连续8年登上Gartner “全球供应链25强” 榜单,2023年排名升至全球榜首。作为先行者,施耐德电气还致力于成为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赋能者。为推动供应商减碳,施耐德电气于2021年发起供应商“零碳计划”,旨在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2025年减碳50%,其中包括中国的230家核心供应商。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赋能伙伴开启减碳“倍速模式”,与更多生态伙伴并肩携手,共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施耐德电气

施耐德电气的宗旨,是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人类进步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我们称之为 Life Is On。

我们的使命是成为您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伙伴。

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我们通过集成世界领先的工艺和能源管理技术,从终端到云的互联互通产品、控制、软件和服务,贯穿业务全生命周期,实现整合的企业级管理。

我们是一家拥有本土化优势的全球企业,致力于推动开放的技术及合作伙伴生态圈,积极践行有意义、包容和赋能的共同价值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