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要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张牌”,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
结合实际,广开门路“引进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保证人才“引得进”。要立足需求引才,从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科技攻关、项目建设等重大部署方面,引进专业型、特色型人才,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突出“高端、急需、紧缺”导向,加大医院、企业等柔性引才力度,柔性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高精尖”人才,推动新型领域经济发展。要立足乡情引才,选聘一批本地籍知名人士担任招商大使,定期举办项目招商推介会,推动一批回乡创业重点项目扎根落户,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技术回归、项目回迁。
多措并举,因材施教“育好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之“苗”需肥沃土壤培育,才能茁壮成长。要把好“精准育才”关,破除人才“自然生长”倾向,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践锻炼、产业发展、管理培训等多渠道培育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人才效能。要注重培养专而精的“专业型选手”,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相应领域“卡脖子”难题,打破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要注重比拼学,适时开展“擂台比武”活动,通过同台竞技、比武过招,以比育才、以比促干,形成“以赛育才、人才辈出”的发展局面。
做好裁缝,量体裁衣“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才育才,关键在于“用”。要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根据人才所学专业的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个性特点的不同,科学安排岗位、精准匹配职能,实现人才与发展同频共振、相辅相成。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为人才“松绑”,在给位子中激活力、在给实惠中促发展,让人才在广阔乡村大展所为、大有所为。要建立健全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更加宽松、更能催人奋进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人才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优化环境,无微不至“留住人才”。良臣择君而侍,良禽择树而栖”。政策保障和发展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要推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妥善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最大限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用待遇留人。要搭建公平公正竞争的干事舞台,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局面,确保引进来的人才事业上有干头、干事上有劲头、干成事有盼头,用事业留人。要强化人才氛围营造,加强人文关怀,常态关心关爱,建好“人才圈”“校友圈”,打好“感情牌”“亲情牌”,切实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归属感,用感情留人。(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李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