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传说流传至今,“乞巧”的民间风俗则寄托着人们乞取智巧的美好心愿。
值此佳节,叠纸旗下游戏《恋与制作人》推出民族风主题活动“山海霓踪”,并携手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开展六大非遗联动,合力推广六种代表性非遗技艺:制扇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光福核雕、苏绣、苏州灯彩、同里剪纸。当民族文化与非遗技艺遇上数字化潮流,传统文化拥有了更多元的创新表达。
图 1 《恋与制作人》x苏工美 联动海报
华裳异彩,展现民族之美
五千年岁月孕育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和民族风俗也凝聚着人民智慧的结晶。近期,叠纸旗下游戏《恋与制作人》推出的主题活动则以民族文化作为灵感来源,在游戏内容中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彰显出独特且多样的民族文化魅力。
图 2 《恋与制作人》民族风主题卡面
比如周棋洛的服装是典型的蒙古族服饰风格;白起的卡面则展示了土家族的“傩戏”文化;许墨身着藏青氆氇长袍,佩戴珊瑚、松石等制成的各种饰品,是明显的藏族服饰;李泽言的服装设计则来源于对古楼兰的结合和想象,因此身上的长袍、头巾与金饰有着浓郁的古西域风格;凌肖所佩戴的诸多饰品是典型的“苗银”,头巾和蜡染上衣也融合了苗族的服饰元素。游戏从璀璨的民族服饰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再创作,将民族文化的魅力传递给了更多年轻人。
苏作寄情,传递相思之意
与此同时,《恋与制作人》联合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开启“心传天工”非遗特别联动,邀请到邢伟中、陈文、周建明、府向红、汪丽秋、计建明六位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指导,推出联动宣传片《苏作传相思》《纸间相逢,乐游山海》以及非遗幕后访谈,对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工艺特点与传承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
《恋与制作人》的五位角色分别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制扇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光福核雕、苏绣、苏州灯彩等五种非遗技艺,制作出林鹿檀香扇、苍狼逐月缂丝、云狐芥核、玄猫锦绣、小熊猫灯彩五件具有特别意义的传统工艺品。
图 3 《恋与制作人》x苏工美非遗联动卡面
这五件工艺品在设计上将游戏角色的代表动物元素与精湛的非遗技艺相结合,既寄托了游戏角色的情感,也凝聚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于漫长时光里细细雕琢,倾注心血,才让这些非遗工艺历经千年仍绽放出迷人光彩,如同真挚的爱人之心,历久弥坚。
数字化融合,拓展文化边界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对非遗文化有更直接的感受与体验,《恋与制作人》在游戏内特别制作了非遗相关剧情,将非遗技艺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游戏内容中,并以数字化形式呈现联动非遗工艺品,还设置了“剪纸小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领取“剪花剪刀”道具,在游戏内体验剪纸过程。
游戏之外,这些精致的非遗工艺品将以实物展出的形式来到玩家眼前。8月22日起,《恋与制作人》与苏工美联动的非遗工艺品将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举行线下展出,玩家能够亲临线下博物馆近距离感受非遗工艺品的精巧,还能够线下参与博物馆举办的非遗文化知识讲座和非遗手工体验活动,亲自体验非遗工艺的魅力。
图 4 《恋与制作人》x苏工美 非遗联动海报
非遗工艺作为民间智慧与巧艺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美的非遗工艺品所体现的不仅是匠人精湛的手艺,更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传承。《恋与制作人》与苏工美的此次联动则展现出年轻潮流与非遗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马建庭也表示:“非遗+游戏”的传播形式更具参与性和传播性,更能激起年轻人的兴趣,可以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文化。
近年来,在不断打磨自身产品的同时,以叠纸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文化公司积极发挥游戏的力量,传承优秀文化,依托新载体让年轻群体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此前《恋与制作人》与天坛、故宫、敦煌等国内知名文化机构合作,收获了大批玩家的关注和好评。作为互动性极强的文化媒介,游戏为非遗技艺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未来,也期待更多的游戏产品能一起探索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依托游戏的数字辐射和触达能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