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录问法律大模型正式发布,行业首个法律大模型评估指标体系公开

来源:东方网    2023-08-23 15:48
来源: 东方网
2023-08-23 15: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1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分刊《FITEE》联合主办的Engineering大讲堂暨“智行中国”第五期系列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论坛围绕基座模型基础理论、AI+X垂直领域赋能应用及基座模型评测体系等问题邀请领域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在论坛上,由浙江大学联合阿里云、华院计算联合研制面向司法领域开源开放的法律大模型——智海-录问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智慧司法”技术总师许建峰、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庄越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熊明辉、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李学尧、同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徐钢等嘉宾出席并见证了发布仪式。

据介绍,“录问”取自《魏书 世宗纪》中“慎狱重刑,著于往诰...当与王公卿士,亲临录问”,表示对案件卷宗中蛛丝马迹信息认真审阅分析、甄别细微。目前智海-录问已具备提供法律问答、知识检索增强问答、案情分析、意图识别、推理决策、法律文书生成等法律辅助服务功能。

以大模型赋能法治,让法治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数字法治赋能,智海-录问为开展智能司法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推动智慧法院与平台建设提供服务,同时也积极为浙江大学数字法治新型司法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目前,智海-录问已在github和阿里云魔搭等平台开源。

同期,智慧司法技术总师许建峰发布并解读了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和智慧社会重点专项” 重点专项智慧司法板块技术总师系统、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科大讯飞研究院联合起草的《法律大模型评估指标和测评方法(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法律大模型的研发、评测和应用的规范化。意见稿涵盖了法律大模型的能力体系,提出了法律大模型的评估指标、测评方法和典型应用场景等内容,在评测方法内容中,针对特定任务,意见稿提出需从功能、性能、安全、质量四个方面共12项指标,为法律大模型测评提供各项指标的选择、评分和计算方法,最终获得该项任务的性能测评结果。

许建峰强调:“面对众多科研团队和企业相继推出法律大模型的蓬勃发展形势,通过一套较为全面、系统、实用的评估指标和测评方法,指引和推动法律大模型的研发、测评工作,是业界的共同呼声和迫切需求,大模型为法律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出指标体系是指导行业规范化的基础,我们希望更多行业从业者提供反馈和意见,并进一步完善法律大模型的评估标准,促进法律人工智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据介绍,此次论坛,浙江大学还联合阿里云等发布了教育大模型智海-三乐,可提供智能问答、试题生成、学习导航、教学评估等服务,并且将与101计划核心建设课程《人工智能引论》教材深度结合,于今年9月起为全国12所高校试点应用,形成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教学基座能力,提供更智能、个性的教育教学体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