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通过“青年教师成长导师计划”等一系列制度,多措并举促进学校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022年以来,学校共计组织开展7次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申报及2次校级教科研项目申报及立项工作。学校首次申报了4个新的科研项目类别,拓宽了科研申报类型。2022年8月,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4个,其中,重点课题1个、一般课题、青年课题2个;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立项5个。
紧抓青年教师群体
青年教师最富创造力,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2020年以来,科技学院党委面向青年教师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计划,旨在通过系列工作,帮助新入职教师迅速适应角色变化,树立职业道德,掌握教学技能,融入研究团队,明确学术规划,从而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每学期面向新入职教师召开系列专题讲座。“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思考,专于教学,发扬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精神,刻苦专研教学业务,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共同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善于躬耕,专于奉献,时刻保持自己的韧劲,精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本着勤奋、向上、敬业、乐业的态度,用奋斗和追求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新进教师代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职教师杨东升说。
学校领导班子向青年教师介绍学校发展历史与未来愿景,与他们谈职业发展,谈人生理想;教书育人成效突出的老教授传授经验,欢迎青年教师跟随他们听课学习;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分享经验,促进共同成长与进步……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青年教师对集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融入感,也让学校教学实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科技学院新进教职工见面会现场(图/科技学院提供)
高水平论文培育制度,促进教师高产丰产。学校以制度化的方式,从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等多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师生共发表21篇论文,其中,核心2篇(北大核心1篇,SCI1篇),国际期刊2篇;艺术学院获2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1件,外观设计1个。
2022年,马列部青年教师李远凤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三等奖;2023年5月,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发布了《关于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的公示》,学校主编的《致用日语综合教程》(一、二、三、四册)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发挥资深教师优势
服务社会,打造学科影响力。2023年7月4日,学校联合惠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科学技术协会举办了“数”说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工作学术交流会。交流会上,惠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会代表罗文琛,学校教师刘宝炼、杨凤英、田应平,金信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君通过PPT演示、播放视频的形式,分别围绕惠水县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阳明红旅——自省式画布研学”、“纳米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进展”、“特色文化产业赋能地方经济的个案研究——基于云南省查利么村的调查”、数据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主题进行经验分享交流。
科技学院科技工作学术交流会现场(图/科技学院提供)
学术论文研讨会,营造浓厚学术氛围。2023年3月29日下午,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必胜在阳光楼110博雅大讲堂作题为“科研项目的选题、申报、立项及其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专题学术讲座。学校专职教师共150余人参加,参会师生受益匪浅,感受到学术启发和进取动力,由此形成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
科技学院项目规划与申报专题学术讲座现场(图/科技学院提供)
2023年6月,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黔南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2023年度黔南州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课题立项的通知公布,学校7项项目获立项,其中教师鲍荣雯课题《黔南州促进农民增收对策研究——以乡村旅游为视角》荣获重点项目,郑海课题《以黔南州龙里县平塘苗画为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余博课题《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困境与策略》、余月正课题《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大型社区治理风险防范研究》、商士耀课题《村干部职务犯罪之实践考察与治理体系研究——以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样本》、张筑平课题《黔南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策研究》荣获一般课题。
未来,科技学院将继续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深入探索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提升整体科研实力,加快学科发展,为建设成为中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积极作贡献。(文/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办公室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