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七届)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暨钢铁工业低碳标准与技术研讨会在西宁成功召开

来源:东方网    2023-08-25 15:31
来源: 东方网
2023-08-25 15: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钢铁企业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及节能减排深化推进的重点行业。伴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日益严重,我国以钢铁企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在国家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

为积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促进钢铁企业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实践者,8月24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西宁市人民政府指导,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柏美迪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世界钢铁协会、河钢集团、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的2023(第七届)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暨钢铁工业低碳标准与技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节能、减污、降碳 协同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现场200多人参加会议,直播吸引近3万人次关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院院长毛新平,青海省西宁市政府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晓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西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王中毅,西钢股份常务副总经理苗红生等领导嘉宾参加会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秦松与院长助理付静分别主持上午与下午会议。

姜晓东副市长在欢迎辞中提到,近年来,西宁市以建设产业“四地”为抓手,加快推进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谋划布局氢能、新型储能、数字经济、5G+、高原特色生物科技等产业“新赛道”,加速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在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上,紧紧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战略目标,建设以光伏制造为主的清洁能源制造产业,先后引进一批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打造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西宁正在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最具潜力和前景的地区。他表示,西宁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光伏制造、锂电储能及其细分领域,加速培育光伏制造、锂电储能产业集群,系统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以光伏制造、锂电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制造产业集群,系统衔接下游光伏电站应用等市场,打造横向耦合升级、关联协同,纵向延伸发展、互为支撑的光伏制造垂直一体化产业集群。这既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各方寻求共建共赢的合作方向,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姜维副书记在致辞中提到,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到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面对双碳任务,钢铁行业脱碳面临巨大压力,节能降碳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真研究国家节能降碳系列文件,组织行业专家编制钢铁行业低碳愿景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提出极致能效是钢铁行业现阶段主要降碳路径,部署启动了极致能效工程与能效标杆三年行动。钢协依托“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计划,围绕“三清单两标准一数据系统”开展极致能效工作,推进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他指出,绿色发展铸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当前钢铁行业正在实施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是推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目前钢协正组织行业力量,编制企业超低排放对标体系,组织高炉精脱硫等共性技术研发,形成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目录,减少行业下一阶段超低排放改造投入成本。最后他表示,钢铁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我国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优势产业之一。钢铁行业要坚定信心、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构建钢铁低碳竞争力作为重要引擎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钢铁企业要切实加大绿色低碳创新,坚定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决心,加强企业规范化运营管理,积极应用节能减污降碳技术,争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实践者。

毛新平院士在《钢铁工业碳中和的思考》报告中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化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四十年来,钢铁工业通过单体设备节能、工序节能及重大节能技术的普及,吨钢能耗降幅约为73%。在过去三十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由3.87吨下降至1.89吨,降幅约为51%。但同时也要看到钢铁行业由于钢铁产能总量大、以高炉-转炉为主的流程结构、行业集中度不高等原因导致碳排放量较高,从而面临减碳的巨大挑战。他认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是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低碳发展将构建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推动行业技术革命、促进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动多产业协同、协同促进环保治理。通过科学的技术路径选择和系统方案的实施,可以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碳中和战略目标。他表示,再生钢铁原料将会成为我国钢铁主要原料,采用再生钢铁原料将是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他强调,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是未来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加强再生钢铁原料在高值化利用过程中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研究。

王中毅副主任作《走在前,做表率,打造现代化高质量零碳工业园区》西宁开发区绿色低碳产业推介。

聚焦极致能效、超低排放改造、降低碳排放等主题,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广大钢铁企业、工程设计单位的多位专家作精彩报告。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作《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新态势》主题报告

中国钢研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部长上官方钦作《钢铁工业极限能耗分析与能效提升措施探讨》主题报告,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田京雷作《构筑绿色发展新优势 领跑低碳发展新赛道》主题报告,CMISI绿色低碳研究组组长、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秘书长陈剑作《创新引领发展——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及标准进展》主题报告,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跃展作《关于利用工业炉窑烟气中一氧化碳的节能技术》主题报告,包钢集团节能环保中心主管曹晓明作《钢铁产品碳足迹评估标准编制解读》主题报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副研究员丁晴作《国内外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现状和趋势》主题报告,柏美迪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谭德作《减污降碳,长效超低》主题报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业务主管李力行作《钢铁行业绿电替代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主题报告,CMISI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标准及咨询项目负责人,冶金节水标准化工作组秘书长张若鹏作《钢铁企业重点工序能效标杆对标指南解读》主题报告。

节能、减排、降碳是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既是行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也是企业奠定生存基础、赢得市场竞争、谋划长远发展的具体抓手。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未来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协同谋划、低碳转型规划、智能化建设等多方面协同发展,着手推动钢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