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荣获“2023浙商信赖金融机构”称号

来源:东方网    2023-09-04 09:16
来源: 东方网
2023-09-04 09: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金融为民,是金融的本色。近日,2023第20届浙商(投融资)大会上发布了“2023(第14届)浙商最信赖金融机构”榜单。宁波银行凭借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服务好实体经济,为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充分展现金融机构助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荣获“2023浙商最信赖金融机构”称号。

目前,宁波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3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上位列第79位,2023年品牌评级“A+”,是国内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资产总额超2.3万亿。宁波银行还荣获了“年度最佳城市商业银行奖”、“2023宁波品牌百强榜”榜首、2022金龙奖“年度最佳普惠金融服务银行”、“年度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奖”、“2022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5A评级、“年度社会责任贡献企业”等奖项。

高质量服务中小微企业,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国内较早上市的城商行,处于经济优势之地长三角的宁波银行是数千家银行业机构中的佼佼者。

宁波银行长期坚持“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持续积累差异化的比较优势,用专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和高质量服务实力。

宁波银行深耕服务好中小微企业,始终不忘发展初心,坚守金融本源,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帮助小微企业规避力汇率和利率风险,在业界做好了“口碑”、做成了“招牌”。

从战略上,宁波银行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为重点展业对象,精准匹配民营经济,拥有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成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条线“零售公司”,专注做那种几十万到几百万的贷款业务。

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零售公司”贷款增速的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这正是宁波银行倾全行资源,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最好体现。

从产品上,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票据结算较多的现状,宁波银行近年来推出了“票据好管家”、“易收宝”等赋能中小微企业经营的细分产品,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从优化转贷融线上流程来看,宁波银行及时响应监管号召,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转贷融”,优化操作流程,使得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无还本续贷可线上操作,并取消了转贷次数限制,提升了贷款周转效率。

在信贷投放政策上,宁波银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额度,通过单列普惠小微信贷额度、下调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举措,鼓励贷款投放向小微企业倾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这些不但为更多小微企业带来了切实的价值,也让宁波银行拥有了差异化展业的漂亮成绩单。截至2022上半年,宁波银行零售公司存款达到1884亿元,同比增长33%;零售公司贷款达到1572亿元,同比增长20%。

持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速数字化经营

近年来,宁波银行建立了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实施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科技发展策略,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

对科技人才的储备成为各家银行重点的任务,宁波银行在这方面也有进展。据2021年报,公司员工数量增至24177人,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高素质信息科技职员。

另一方面,宁波银行持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大科研投入,多环节赋能成效将逐步显现。每年将营业收入的5%左右投入到金融科技建设上,在金融产品、服务渠道、营销经营、营运风控四大领域赋能经营,重点为客户提供响应更快、体验更好的全流程、全周期、全场景综合服务,实现为业务赋能、为客户赋能的目标。

宁波银行借助金融科技赋能,重磅推出“财富开放平台”,积极引入行业头部理财子公司、基金、保险等优秀管理人产品,深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条线多年的科技金融创新为宁波银行带来了殷实的成绩,2010-2021年间,宁波银行代 理类业务收入年化复合增长率超50%,占比手续费收入超8成,成为中收的重要增长极。

科技创新也同样赋能宁波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近年来其推出的“线上快审快贷”,实现了抵押贷款的全线上自助申请、自动审批,减少客户等待环节,并通过简化申请材料、延长授信期限等方法,有效提高小微企业抵押贷款业务办理效率,实实在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到期后的资金流动性问题。

面对内外部经营形势的变化,宁波银行将始终不忘发展初心,坚持金融为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支持实体,服务中小”为经营宗旨,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和进出口企业为重点,持续完善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