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授王德峰入驻抖音,开学季号召大学生打牢基础探索专业问题

来源:东方网    2023-09-05 10:49
来源: 东方网
2023-09-05 10: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大众眼中,哲学通常是晦涩难懂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却总能它们讲得有声有色。开学季到来之际,王德峰入驻抖音,并以短视频的形式向网友传达开学寄语,号召大学生打牢基础,真正地探索专业问题。

年近7旬的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如今已告别讲台。在复旦,他教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艺术哲学研究,因独特的“烟嗓”和风趣的讲课风格备受学生欢迎,被称为“哲学王子”。

对于王德峰,抖音网友并不陌生。2021年,他讲授《资本论》、王阳明心学等视频被分享到网上,累计观看量过千万。去年,《王德峰的哲学研修班》在抖音、西瓜视频上线,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破亿。随着王德峰个人入驻抖音,他将和网友进行更多哲学交流。

王德峰建议大学生首先要打牢专业基础,不用急着考虑未来出路,“王阳明也说过,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做枝想,勿做叶想,勿做花想,勿做实想。”其次,要珍惜校园文化,至少加入一两个社团。他说,在社团中,学生们可以学到课本之外的很多内容,包括人与人的交往、如何看待集体目标、个人在集体中扮演的角色和分工等。

如何能不辜负四年的本科生涯?“研究过自己专业的某个问题,并把论文写好。”他表示,大学生无需指望论文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只要为了解决问题,走过一条以前没人走过的路,就是研究的意义。在王德峰看来,写论文不是照搬教科书或把已有的观点汇编成文,而是真正地进行探索。

王德峰在抖音为什么如此受欢迎?风趣幽默是很重要的一点。作为实打实的中国哲学领军人物,不管是中国的儒学、老庄,西方的康德、黑格尔,他都能用现代语言讲的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比如讲到中西哲学文化造就的不同爱情观念时,王德峰笑谈西方“天天 I Iove you”,这种理念不适合中国人。中国人以前怎么表达爱情呢?“你这个俏冤家”“你这个杀千刀的”。他还以班上的同学举例来形容爱情,“就像我班上一个学生,和对象吵架之后第二天上课都带着气,可是对方短信来了立刻恨意就消失了。”

亲近年轻人,是王德峰公开课的一大特色。他总是关注年轻人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困境,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解答。退休后,他得知抖音、西瓜上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看他的讲课视频,于是与抖音合作开启了首档视频节目《王德峰的哲学研修班》。如今他本人也入驻抖音,和网友进行进一步深入交流。

在开学季寄语视频中,他还鼓励网友要终身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格,就是有好奇心,对所处的世界、所处的当下的文明、许多未知的领域,有探索的兴趣。”他向网友讲述了九十多岁的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先生向学生请教知识的真实案例。

他还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不器”鼓励职场上的年轻人,不能被自己的专长或专业本身所限制,要在专业能力成长的同时,在精神上也获得成长。他认为,一个健康的民族,每一个人除了谋生之外,也需要有意义的生活。

婚姻和事业是人生的两个重要支点,也是当下年轻人时时陷入焦虑的源头。针对“剩男剩女”现象,王德峰指出,当下的人们无论是在恋爱、结婚,还是养育下一代上,都被很多外界物化的条件所束缚:如结婚要门当户对、有房有车,养育下一代需要有种种优渥的教育硬件。加诸在年轻人身上的枷锁太多。“所以我们要重建精神家园,把过去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对于职场中的“内卷”,王德峰认为,找到一份足以谋生的工作只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事业搭建在每个人的独特才能和兴趣之上,是需要用一生来实现的。当实现了事业,人生的意义也就得以安放。”和在职场上取得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相比,王德峰认为个人的成长更重要。他回忆自己年轻时在工厂做电焊工,每天利用闲暇时间背古诗、学英语,这种精神上的成长和丰盈让他感觉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

王德峰的公开课,既有谈笑风生的一面,也常有感人肺腑的时刻。

“爱情是永恒,并不是说两个人没完没了地在一起。而是,它哪怕存在一分钟,就已经是不朽。”王德峰对女孩说。女孩听完释然的点头。网友们也留言感慨“原来文化人安慰起人来,都这么文质彬彬又有说服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在职、退休教授入驻抖音,向公众传播不同学科知识。《2022抖音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1月到11月,抖音高校直播共21103场,较2021年全年增长46%。观看高校直播的抖音用户达9500万,相当于每14个中国人,就有1位在抖音听高校公开课。这一年中,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在抖音分享知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