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间维度上思考,长安汽车的“科幻现实主义” 访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梁锋华

来源:东方网    2023-09-06 11:11
来源: 东方网
2023-09-06 11: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3日,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梁锋华出席2023泰达汽车论坛,并在会后接受专访,就智能驾驶的相关问题进行回应,向外界传达长安汽车对于行业发展的解读。

梁锋华首先解答了采访人员对于国内智能化市场发展面临的阻碍问题。他认为:智能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兼顾体验和安全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从业者需要面临的第一大难题。梁锋华认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发展路径应该是走向人机共驾的状态,在提升智驾系统能力的同时也要调动用户自身的驾驶专注力。在此前提下,智能化的技术提升就是未来要面对的第二大难题。梁锋华预见到智能驾驶在未来将要面对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无限的场景,技术体系的复杂度会达到空前的水平,并且需要AI与感知预测、决策规划以及控制执行进行全方位深度结合。为算法赋予生命力,不断新陈代谢,这样才能满足用户对于无限智能驾驶场景的需求。由此,梁锋华引出智能化面临的第三大挑战——成本。智能驾驶未来要逐渐走向高阶,同时还需要向大众普及,这需要产业协同,集中化生产,促进量价曲线加速变化,加快芯片集中化、集成化,做好成本管理。

着眼于当下生机勃勃的智能化市场,梁锋华详细介绍了长安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落地产品,讲述长安汽车是如何不断突破智能驾驶体验的上限,为纾解业界难题,服务社会大众贡献智慧。从高速领航这一功能切入,据他介绍,长安汽车目前基本可以做到用户进入收费站之后,只需要一键,基本上所有的驾驶任务,都是可以由系统完成。其中不乏一些复杂场景的处理,例如匝道、锥桶、限速调节等等……基本上98%的工作都可以交由系统来实现。此外,长安汽车在解决实际用车难题方面也提出了独特的产品解决方案,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指导产品开发。梁锋华举例,中国场景下的“停车”是一个痛点问题,长安汽车开发了远程代客泊车系统,可以做到在电梯口一键召唤和一键泊车。科技正在逐渐让梦想变成现实。

尽管我国驾驶智能化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不断惊艳着世界,梁锋华依旧认为,从一个较长的历史周期来看,智能驾驶的发展是极速但渐进的过程。他反对将智能驾驶认为是跳跃式发展的论调。对此,梁锋华分析:“量变引发质变,要达成未来无人驾驶的状态需要巨量数据和场景的积累,用数据喂养算法促使其迭代提升,迭代的过程之中也是持续实现商业价值的应变,形成行业整体良性循环的过程。”即便智能驾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沧海桑田之变,我们依旧需要用冷静审视的眼光去看待相关的问题。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梁锋华谈到,长安汽车十分重视智能产品用户的调研。他表示:“据我们对于智能用户的了解,智能驾驶的体验是不可回退的,体验过智驾的用户基本都不会再退回到非智驾产品去。”

2023泰达汽车论坛的年度主题为“高质量 新未来”。高质量必将走向新未来,而身处变革之中的我们又该以何种心态看待未来之新呢?相信未来的图景,拉近未来的镜头,从理想中来,到生活中去。可以想见,在由长安汽车这样富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引领之下,科幻电影般的智能驾驶场景终将从蓝图跃进现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