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刘中《丝路国宝五洲行》长卷巨献“一带一路”十周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徐建平司长题字
在今年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著名熊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刘中历时近两年的构思与创作,携百米长卷《丝路国宝五洲行》亮相,呈奉中外观众,献礼“一带一路”十周年。这是刘中继2020年距北京冬奥会开幕500天推出《冰雪国宝万里图》长卷之后,又一姊妹篇力作。该幅长卷长149米,以名为“中中”的大熊猫行遍世界五大洲为主线,贯穿陆上与海上丝路两条辅线,精心选取并细致描绘6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中国曾经赠送大熊猫或开展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的十余个国家的代表性花卉、鸟类及兽类等动植物,展现熊猫中中和她的朋友们游玩嬉闹的可爱形象,寓意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彰显中国美术家在丝路和国宝熊猫主题创作方面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文化自信,同时也是用长卷形式表现当代中外题材的一次颇具意味的传承创新。
刘中在创作《丝路国宝五洲行》长卷中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原特指中国汉朝使者张骞等人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开辟的陆路,后来也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是文化交流之路。东西方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互鉴融合,更新和丰富了世界文明。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新时期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虽然不少丝路古城已成遗迹,但丝路精神却历久弥新。
大熊猫为中国所独有,被誉为“活化石”。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代表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这一举世喜爱的中国国宝,每每走进世界舞台亮相,总能刮起一阵“大熊猫旋风”,受到不同肤色人们的一致追捧。长卷中稳步前行的大熊猫名叫“中中”,是2022年8月15日在“中国大熊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诞生的雌性大熊猫。她的母亲大熊猫“张卡”是著名的全球首只放归野外的雌性大熊猫“张想”的母亲。今年3月21日农历春分时节,刘中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向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捐赠工作用车,并正式认养熊猫中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大熊猫也在见证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共建“一带一路”需文化先行,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及人民文化相通、心灵相通。在此过程中,大熊猫正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新宠,必将得到更多国家人民的喜爱,成为民心相通的又一座桥梁。
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的大熊猫们一如画中的熊猫中中,正追随前人脚步,穿越千年古道,远行五洲四海,续写千年友谊,开辟崭新未来,为世界各国带去更多欢声笑语,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