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塑造当代东方能量场

来源:东方网    2023-09-15 09:13
来源: 东方网
2023-09-15 0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面对任哲的作品,你能由内而外地感受到两个字:能量。

这位常以“文武兼备”、“止戈为武”,具备“仁士”修养的武士与英雄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其2019年10月在北京的个展“炁”曾经于海内外掀起广泛热议。首次对当代艺术展敞开怀抱,中国青年艺术家任哲,则携36件彰显“东方文化”大型雕塑艺术作品亮相。

《炁—任哲雕塑个人展览 》2019 年北京

作品《云端》

那些能被国人瞬间找到共感的作品,确是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自小就接受专业绘画训练的任哲,同时也系统地学习过武术和书法。他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则源自其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尝试。 比如在创作武士系列时,他需要搜集自先秦以来的无数武士形象,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与总结,然后通过融入直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综合手法进行创作; 以手稿起形,泥稿定势,再经翻模修整,反复雕琢,最终呈现出一系列绝无仅有、气势非凡的武士形象。任哲说:“雕塑,是一个从混沌到建立秩序的過程,同时也是向其赋予生命与灵魂的过程。”他在创作时,会先与每一件作品对话,然后让作品来代替他去表达,这种表达的核心就是其內在的“精气神”。 他为作品取名为《凌云志》、《四海心》、《劈地摩天》、《望龙庭》、《坐观云起》、《云山风度》……这些洒脱古雅的作品名字,背后蕴涵着艺术家对自己心目中有关“东方民族与文化”的理解,即:一个人的强大不仅是来自于外表,更来自于内心。 真正的文艺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审校美丑、追究根源,而在于启发当下的思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文明之间开启新的对话,用艺术的光照见永恒。

作品《四海心》

作品《凌云志》

“文化是属于所有人的,但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是极其个人化的,这其中的演绎和创造性是无穷的。 ”任哲解释道:“艺术家也许更像是一个‘翻译’系统,更甚于‘创造’系统,因为很多东西本身已经存在。比如明代的空间和我们现在的空间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只是用现在的审美进行新的装饰。”中西方文化在他看来有许多共同之处。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实践者,任哲对于艺术世界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客观的视角。“从东方看西方,从西方看东方,从现在看过去,从未来看现在。艺术家应该以更客观、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不论传统与现代,本质在于探索人的精神状态。艺术并不总是美丽的,而当人在艺术面前思考时,他便拥有了打开了真正的‘美的钥匙’。”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曾借用《二十四诗品》中“雄浑”和“劲健”来形容任哲的作品风格。 他认为:“由雄浑与劲健所造成的古代英雄主义,让任哲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界中独树一帜。”

2022年,任哲为北京冬奥会所创的雕塑《赤韧》从全球冬奥公共艺术作品甄选中脱颖而出,该作品其后被收藏于国家速滑馆。这件通体赤红的东方武士,“意气风发、昂首迈步,身后扬起千条丝带、浩荡飓风。”同年,他以“西游记”为主题创作的系列雕塑,更搭载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进入浩渺的太空展场, 此举亦令任哲成为了首位在太阳同步轨道办展的艺术家。

作品《赤韧》

除却专业的艺术创作,如今任哲所塑造的“能量场”更加多元。艺术与其他行业发生联系是当下趋势,也是任哲认同以及乐于推动的。“艺术是一个纽带,和每个行业都紧密相关。”他与潮流服饰、酒店、名酒、汽车等不同领域的品牌展开了跨界合作。近日,他携手库里杨艺术,将作品《行空》立于北京银泰中心的银泰写字楼区域向公众展出。此件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瑞兽飞天的故事。艺术家选用不锈钢材质精心制作而成。丰满的羽翼及锋銳的触角凌驾于无垠深空的天马形象,仿佛随时起飞、奔向天际;秉持着任哲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大气磅礴”与“泰然自若”。

任哲与作品《行空》

众所周知,大型公共艺术雕塑因其体量与环境的考量,往往对创作者自身限制甚多,要求更高,作品不但需要具有与公众产生交流的特征,同时也需要重视与周遭建筑及环境的互动。任哲的作品多采用不锈钢和青铜材质,前者具备镜像效果、凸显当代新生美学气质,后者则更古韵盎然,赋予作品浓重的历史厚重感。 公共开放感愈强的空间,愈需要强大而包容的“公共艺术装置”来平衡,它们的存在仿若一团流动的气、燃烧的火,将无形的、深藏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共鸣凝神聚气,结为具象,生生不息。

作品《雨霁》

【艺术家简介】

任哲,雕塑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雕塑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从深厚的中华文明之中汲取灵感,将传统文化之魂注入豪迈而当代的雕塑造型中,其作品融汇东西文化,体现了当代创意元素与传统精神气质的高度统一,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雕塑语言,成为古今美学与当代精神代表的最佳诠释。不少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2008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国家速滑馆等收藏。

【艺术家个展】

2021 赤子心—沉浸式艺术展 深圳、北京

2019 炁—任哲雕塑个人展览 北京太庙

2017 罡—任哲雕塑个人展览中国香港、厦门

2016 炼铁可成钢—任哲雕塑个展中国香港

2013 云端—任哲个人巡回展 新加坡

2011 精神的凝固—任哲亚洲个人巡回 北京、新加坡、上海、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