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和小米发布RICE学龄支持产品,助推大龄谱系儿童融入普校

来源:东方网    2023-09-18 15:05
来源: 东方网
2023-09-18 15: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孩子今天上小学第一天,各种毛病都露出来了,好崩溃呀,有同感的能聊聊吗?”

开学第一天,一位妈妈一句话在大小米的家长群里炸开了锅。

家长们纷纷响应,在为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担惊受怕。

有一位家长说最怕消息提示音,“钉钉一响,我心跳都要漏一拍。”

这几位妈妈的留言,是开学这几天全国适龄谱系家长们共同的感受,上学前,怕孩子上不了学,上学后,怕孩子被退学。

前不久,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平台大米和小米深圳讲座现场,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医师邹小兵教授提到,“每年 9 月份,是我看自闭症小学生最多的时候,他们大多在开学1个月问题频发,被要求来看医生。”

和他有同样体验的还有大米和小米高级督导王荣辉,他从事融合教育7年,接触过600多个融合案例,有一部分就是已经进入普校,却在开学1个月内被退了回来。

大米和小米曾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郑州、长沙等10多家中心筛选了400多个有意愿让孩子入(园)学的家庭进行评估,最终,能达到入学/入园标准的大约有150人,且这些孩子中绝大多数孩子依然存在社交、情绪方面的问题,需要专业支持。

邹小兵最近在和大小米研发团队交流时也提出:大龄谱系儿童需要学龄期支持。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这样的产品,但是在大米和小米深圳南山南油中心,有一个“小学生班”已经默默地“试验”了9个月。

7岁男孩一学期换5任同桌,3节课后大变样

“小学生班”开办于2022年12月,当时大米和小米收到不少家长的反馈:孩子进入小学后发现适应不了普校环境,频繁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没有安全意识等问题被老师投诉。于是,在南油中心开办了这个特别的班,专门针对学龄阶段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相应支持环境和针对性训练。

7岁男孩军军是“小学生班”中的一位成员。去年上一年级后,和同桌相处成了大问题,几乎每隔两周就要换一次同桌,开学两个多月就换了4、5任同桌。

他喜欢朝同学吐口水、大喊大叫、搞小动作,同学和他说话时他也不搭理,不止一位同桌的家长向老师提出:“要么就给我的孩子换同桌,要么就把军军换班

去年12月,军军来到“小学生班”以后,大米和小米南油中心督导黄玲和她的康复师团队用三节课就让他“大喊大叫”的行为得到了改善。

第一节课,黄玲先用社交故事帮助军军认识到不合时宜的大音量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第二节课她把绘本中的主角换成了军军,把他打扰同桌的情景重现出来,引导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第三节课,她带着军军和其他小朋友进行集体训练,请其他小朋友轮流担任军军的同桌,模拟上课情景,练习控制音量的方法。她设计了“数字音量等级图”,将音量分成一到五级,先示范各个级别讲话的音量,再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体会在不同情境下适用的音量等级,学习音量调节的方法。

三节课后,军军在课上大喊大叫的问题有了明显改善,与同桌能够和平共处了,班主任也反馈小明在社交礼仪、共情能力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他和现任同桌和平共处到了学期结束,这是他坚持最久的一次。

军军的妈妈很惊喜:“这个(课程)主题太好了!孩子会了解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调整自己。”

黄玲认为,问题能够顺利解决的重要原因是集体环境提供的支持。“小学生班”模拟了一个课堂环境,又给了军军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如果处在包容、友好的环境中,孩子的许多正向行为可以被捕捉和识别,同时能够迁移到真实的校园生活中”。

“小学生班”开办至今,累计服务11位孩子,他们的家长找上门来的时候,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出现了频繁被投诉甚至被劝退。

现在他们当中有两位已经顺利毕业,都成功留在了普校,“老师投诉已经大大减少”,而继续留在班里的9位孩子,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在自我管理上有进步”。

推出RICE学龄支持产品,寻找共性问题的个性解法

“小学生班”的经验是大米和小米最新的学龄支持项目研发的一部分。

虽然每个孩子呈现的问题各有不同,但大米和小米研发团队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在学校融合困难的特殊孩子具有共性,集中在频繁的同伴冲突、较差的课堂常规、影响到课堂和同伴互动的情绪问题、思维刻板模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行为上。

自闭症孩子要在普校留下来,最关键的在于能否基于孩子的能力现状,把普通教育的教学环境和特殊需要孩子的支持联合起来。

大米和小米成立9年,已经在全国14个城市拥有37家儿童康复中心,有13000多位儿童在RICE体系下进步和成长,他们当中的很多孩子都上了小学。

为解决这些学龄期孩子的需求,帮助家长击破特殊孩子在学龄阶段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大米和小米首席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行为分析博士、BCBA-D袁巧玲博士带领大米和小米产品研发团队在今年9月推出了RICE学龄支持产品。

image.png

袁巧玲认为:“进入学龄的特殊孩子身体发育正常,但很多能力没有跟上身体发育,尤其是在心智水平和社交能力方面,当这些能力缺陷暴露在课堂环境中时就会非常明显。RICE学龄支持项目,就是希望解决从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学龄期高功能特殊儿童的共性问题。”

大米和小米研发总监梁浚彬介绍,RICE学龄支持产品教学方法立足于行为技能训练(BST)教学模式,这是大量循证支持的、用来教授新技能的一种结构化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在教授高功能自闭症或阿斯伯格儿童以及青少年社交沟通领域的技能。

基础的BST需要包含:指导(instruction)、示范(modeling)、练习 (practice)、反馈(feedback)四个步骤。经过研发团队优化后,教学方法包括七个步骤:

步骤一:通过多重范例(影片、小剧场、故事)等方式引入主题

步骤二:对孩子说明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目标行为,阐述理由和意义

步骤三:描述目标行为,抽象的目标行为需要具体化

步骤四:现场示范或者通过视频示范目标行为

步骤五:通过一些情景(学习情景&生活情景)模拟来进行演练/角色扮演

步骤六:针对孩子在演练中的行为提供反馈

步骤七:通过提前设计的活动或者游戏进行自然情景练习

为了让共性问题的教学更加符合不同特殊孩子的实际情况,研发团队参考了自然情景教学法(NET),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情景,提供更加自然的学习机会。同时在教学进度上,督导也会根据孩子的进展情况予以针对性调整。

黄玲在“小学生班”为军军设计的三节课,正是行为技能训练(BST)的实践。

聚焦四大模块,助力特殊需要孩子顺利融入学校

据介绍,RICE学龄支持产品是专为6-9岁正在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特殊孩子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社交技能、情绪调控、执行功能(基于大脑的高级认知能力或机能,是ADHD群体的核心缺失技能)和学业行为(重点教授读写能力),设置50个主题,200+个精品主题活动/游戏,所有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融入学校,和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学校生活。

梁浚彬介绍,该新产品将打造教室课堂与干预环境相结合的学龄支持环境,在模拟真实课堂环境的同时,设置冷静休息区等功能区,通过社交技能、情绪调控、执行功能和学业行为等四大模块训练,以多样化课程形式、结构化课程安排、严谨的教学内容解决孩子进入小学后:频繁的同伴冲突、较差的课堂常规、影响到课堂和同伴互动的情绪问题、思维刻板模式带来的问题行为、因学习障碍导致的学业问题。

image.png

黄玲认为,能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是孩子们最终能否顺利融入学校的关键。学龄支持项目模拟了一个小学课堂的集体环境,特殊需要儿童在这个环境中更容易被理解,并获得额外的支持,他们在这个小环境里会展现出很多友善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被识别出来,再迁移到小学。

7岁的小聪是“小学生班”另一位成员,去年刚上公立小学一年级,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喜欢挑衅同学。小聪妈妈非常头疼,已经考虑要给小聪转学。

康复师与小聪接触后发现,小聪对班级荣誉感非常在乎,但在学校里没有机会担任班干部。于是在“小学生班”里模拟班级管理建立了班委制度,引导小聪竞选当上班长。“班长”小聪变化很大,他开始愿意在上课时保持安静,认真听讲,约束自己的行为。

他还“喜欢管其他小朋友”,看见小朋友在玩“危险的游戏”及时制止。还会拿出班长的威严管理同学:“你们都不服我管,我这个班长还做不做了?”

小聪回到学校以后,现在也能够基本遵循上课纪律,没有出现与同学的严重冲突。

除了教小朋友如何适应普校环境,黄玲也会教家长怎么去跟学校老师沟通,包括向家长提供融合的技巧,以及怎样和老师谈小朋友的问题,怎样在学校环境下支持孩子。“其实有时候很多小朋友去到小学不能融合,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这个环境没有识别到他的问题,没有进行帮助”,黄玲说。

梁浚彬去年看到过一个阿斯伯格女孩的故事,19岁的芒果在十几年前曾换过6个幼儿园,二年级时被所在班级几乎所有同学家长写联名信要求赶走。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期间,芒果休学两次,但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她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回到了校园。

升上初中后,芒果成绩开始突飞猛进,进了市重点高中实验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600+高分考入北方一所双一流院校。

目前,大米和小米RICE学龄支持产品已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佛山、武汉、成都、郑州上线。梁浚彬希望更多孩子能像芒果一样,“让孩子能够在校园中逐渐的适应和融入,正是RICE-学龄支持课程的核心目标,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通过这样的一个课程,顺利融入并且享受校园生活。而这,也应该是每个孩子应得的权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