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勐堆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动全乡13个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乡9991名少数民族人口实现脱贫摘帽,有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勐堆绚丽绽放。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主线,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建强70个党组织,发展党员14名。加大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力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茶叶林村、帮东自然村和帮东忙红自然村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4个边界村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强化法制宣讲,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推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安装法制宣传栏11个,设立法律服务站11个,开展民族区域送法下乡25轮次,进一步助推法制乡村建设。
强化地区建设。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围绕“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以现代化边界幸福村、绿美建设为契机,以“两污”治理、风貌提升、水电路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人蓄分离、绿化美化、破墙透绿提升绿美价值和健康理念,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2022年帮东村被命名为“全国民族特色聚居村”、获评省级美丽村庄,茶叶林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用活“典型引路”工作法,以点带面规划建设帮东农业综合示范区、蚌孔畜牧产业示范区、竹瓦生态产业示范区,全力以赴做好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凝聚共同发展目标,以茶叶林村为龙头,打造串联4个边界村的“逛乡村市集、观跨国草山、品生态林品、享康养人生”的边界旅游环线,使边界线变为富民线。坚持铸牢“五个认同”思想基石,规划建设串联3个边界民族村的农文旅特色旅游环线。
强化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勐堆乡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人才聚合效应,千方百计为乡村振兴聚人气、增底气,在“引、育、用、留”上下功夫,吸引培育更多优质人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把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乡村两级培养使用少数民族162人,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2人,政委4人,全方位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话语权”;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加大对民族村寨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培养少数民族乡村CEO3名,外出考察学习9次,培养文化传承人4名、乡土人才5名,想方设法涵养新时代乡村人才“蓄水池”;多措并举做好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采取政策上门宣讲的方式,协助困难学生向上申请各项惠民政策,百计千谋疏通少数民族村寨教育工作的“经脉”,培养研究生8人,大学生408人。
强化文化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勐堆乡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在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基础上,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生态保护,采取“传承+发展”的方式,竭尽全力做好傈僳文字、傣族文字和泼水节、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习俗的保护工作。培育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以傣族、傈僳文化元素为主设计“宜美勐堆、康养水乡”品牌logo,依托“三养”温泉度假村建设,将啊数瑟文化、泼水节、傈僳民族“上刀山下火海”、打陀螺等传统民俗文化融入“三养”温泉度假村建设规划,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通共荣,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乡土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结合村情实际,建设竹瓦傈僳文化大舞台、蚌孔傈僳文化广场,想方设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群众幸福感和满足感。(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随井 张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