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长清:又是一年好“丰”景,不负光阴不负农

来源: 东方网
2023-09-22 14: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秋日谷儿黄,芬芳醉故乡

秋收,自古以来

是一年中最值得期盼的日子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5%左右,这让秋收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在扁鹊故里这片大地上,世世代代的长清儿女,对秋收的期盼,莫不例外。秋分来临,在“齐鲁仙境,山水长清”这片物产丰饶的大地上,金灿灿的玉米、沉甸甸的谷穗、红彤彤的蜜薯,挂满枝丫的猕猴桃、板栗、核桃……拉开了2023秋收的大幕。

01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农耕丰年逢政运,秋收声声入心田。

今年的长清,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的中国,更是一个丰收年。五谷丰,粮满仓,盛世中华,国泰民安。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是一种期望。曾几何时,吃饭问题,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件头等难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国际粮食市场日益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将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扛在肩上,长清人一直在努力。9月28日,山东省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长清赛区将在文昌街道新徐村(济南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是为了引导机手和农户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全面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提高粮食机收作业水平。活动是形式,增产是关键。据了解,近年来,长清区多措并举促进粮食增产增收。2023年,长清区小麦播种面积25.89万亩,比去年统计数据增加0.7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五分之一的1.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丰收在望,理论测产6个点,基本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大豆的预期目标。

0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好品就在,山水长清处

盈盈道旁果,采采足人悦。

九月的长清,浸了茶香、黄了谷穗,山水林田间,瓜果满枝头,丰收粮满仓,又是一个丰收年。如何让农民群众丰收的同时,更实现增收,是长清人一直探索的目标。

因此,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更多更高品质的农产品,打造长清特色农业品牌,成为长清“三农”的重点工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对农产品品牌打造的不懈努力下,“扁鹊故里,养生三宝”“四季长清,三桃一杏”在内的百余个品牌农产品进入商超、登上餐桌,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首选佳品。

穿越千山万水,寻味山水长清。为打造高质量、好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长清区经过4个月的不断丰富完善,制作了《长清区2023年特色品牌农产品宣传册》,并依据农产品宣传册搭建制作完成了《长清区特色品牌农产品分布地图网站》,专门为遍布全区的特色农产品精心绘制了详细分布图,涵盖了注册地在长清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以及全区各类涉农品牌农产品主体,让广大市民在家动动手指,便可在线查看来自扁鹊故里的特色农产品,开启了寻味山水长清的新方式。现在,长清区特色农产品分布网站已与”泉水人家”网上商城实现链接,市民可在线查看有关农产品的企业名称、负责人、联系方式以及经营主体等图文并茂的简介,拓展了长清土特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助推着长清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现。

0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打造北方种业之都集聚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具体来看,这些短板和弱项主要包括国内粮食生产供给存在关键技术受制约和种业“卡脖子”问题、耕地数量紧缺和质量降低、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低效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以来,打造北方种业之都集聚区,成为长清推进种业振兴战略的奋斗目标。

念兹在兹,必有胜殊。现在的长清,逐步形成了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齐备的产业链。位于长清的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开展植物基因编辑技术产业化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其申报的高油酸大豆取得全国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泉脉农业重点开展主要作物“核不育”育种体系产业化项目,聚焦杂交小麦、花卉、小麦生物强化、小麦生物制药等方向,小麦突变体种源向着抗除草剂和抗盐碱创新。支持济南永丰种业公司争创市级种业阵型企业,推动其与农业高新科技企业合作。奥克斯奶牛冻精每年销售数量稳定在国内市场份额的15%,鼎泰牧业每年面向全国提供优质种猪2万余头,领跑行业发展。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秋不同,期盼明年秋天更多丰收。

据了解,长清区将依托现有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的良好基础,谋划打造以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为依托的高产、优质、高效种粮基地“西部片区”,以中药材、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医养康养“中部片区”,以张夏玉杏、万德猕猴桃、灵岩御菊芽、发展壮大的长清茶等资源优势为依托的农文旅融合 “东部片区”,以“东中西”三大片区带动产业振兴,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