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文联品牌活动引导项目“百川汇海·文学盛宴”第二期开讲

来源:东方网    2023-09-27 09:06
来源: 东方网
2023-09-27 09: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3日,2023年北京市文联品牌活动引导项目“百川汇海·对话文学”第二期在北京联合大学开讲。活动与抖音知识大V进校园合作,以“《红楼梦》的经典化问题”为主题,邀请到了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为主讲嘉宾,金天为主持嘉宾,开讲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渊源流变及文学史意义等热点话题。现场150余位观众参加活动,抖音线上50多万观众收看了直播并参与互动。

本期活动由海淀区文联、中关村网络作协主办。2个多小时的“百川汇海 ·文学盛宴”活动中,著名作家李洱回溯了《红楼梦》的渊源,从作家视角解构诠释了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阐述《红楼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及经典化过程,揭示了文学经典的永恒价值与普遍意义。

他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国人必须重新回到少年”的疾呼为切口,分析了贾宝玉这一人物的成长性。他表示,《红楼梦》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成长小说”。这一点对于当今的小说创作仍不乏深刻启示。今天的作家在创作中仍然可以汲取养分,“考虑民族精神的哪些变化、创造什么环境,让‘宝玉们’成长为对自己、对民族、对长辈有价值的现代人”。

在讲座中,李洱表示,《红楼梦》作为中国第一部个人单独完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阐述了《红楼梦》“如何成为艺术瑰宝”的过程。他表示,《红楼梦》是在中国与西方交流交往过程逐渐成为经典的。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口,曾经有学者提出“只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就会传下去。”可见其对于中国文脉传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他指出,要将《红楼梦》放在人类视野中认定其价值。当下的小说创作应置于全球文学的宏大视野中进行评价,文学批评亦然。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一部作品的价值已无法仅在其自身的文化体系内被认知和定义。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热烈互动。海淀作家曾金胜、赵国培、高菡及现场热心观众就经典文艺资源如何创造性转化、如何看待《红楼梦》的百科全书式写作等文学相关热点问题相继提问。著名作家李洱作了热情而生动的解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应物兄》思考了贾宝玉中年面对的成长问题”;“粗中有细,是禅。细中有细,是佛。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巨大悲悯观照世界、观照每一个人物。” “重要的不是续写《红楼梦》,而是应创造今天的《红楼梦》。”……互动交流中的精彩话语,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百川汇海 ·文学盛宴”第二期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抖音、央视频、中国散文学会校园文学专业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联号同步直播,目的是让文学传播得更远,抵达更多年轻人心中,让文学发挥更大价值。50多万网友收看了直播。现场及线上观众互动

“百川汇海 ·文学盛宴”是2023年北京市文联品牌活动引导项目之一,由北京市海淀区文联、中关村网络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聘请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文艺理论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老师担任文学顾问。活动每季度一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奖项的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剧作家以“师说”的名义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 “师者”与受众者的互动。活动自2023年8月启动以来,著名作家梁晓声、李洱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反响热烈,影响深远,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