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之路:中国电建与项目所在国共生共赢

来源:东方网    2023-10-01 09:42
来源: 东方网
2023-10-01 0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积极践行“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其国际业务,在东南非、中西非、中东北非、欧亚、亚太、美洲设有六大区域总部,在12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驻外机构,全球员工超过30万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电力建设企业,中国电建目前在建项目合同3500多份,合同总金额近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和电力建设行业走向海外的领军企业。

 图为孟加拉达舍尔甘地项目

从“走出去”“走进去”到“留下来”,中国电建与项目所在国携手前行,将“一带一路”真正建设成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之路。

夯实合作基础,扩大丝路朋友圈

雅万高铁是印尼乃至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中国电建承建了85.046公里线下工程和全线铺轨工程。15390块具有中国完全知识产权、完全使用中国技术的预制轨道板从这里走出,检验合格率高达100%。

强劲的技术实力,是中国电建不断开拓海外合作版图的基础。2023年,中国电建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105位,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排名第一,连续四年蝉联榜首;在ENR全球承包商250强和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位、第8位。

从“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的札纳塔斯风电项目,到“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雅万高铁,中国电建沿着丝路轨迹不断扩大合作共赢的朋友圈。截至目前,中国电建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为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46个国别设有265个驻外机构,执行项目合同2000余份。

拓展合作广度,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

中国电建与共同建设国家的合作,既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有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更有同共同建设国家人民“心联通”。

非洲科特迪瓦曾发行了一套以苏布雷电站为原型的纪念邮票。中国电建的工程建设,不仅打通了基础设施,也打通了规则机制,打通了当地民心。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巴鲁河流,过去是黑水池,如今变成村民捕鱼、孩童吸水的网红打卡点,这得益于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的落成,这一由中国电建承建的项目完全采用中国标准,由中国资金支持。中国电建的工程建设,不仅打通了硬件,也打通了规则机制,打通了当地民心。

该项目由中国电建EPC总承包,是我国第一个技术、标准、管理、设备整体“走出去”的风电项目,先后有约2100名当地员工投入建设。这一项目是不仅增加埃塞俄比亚的能源供给,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还帮助其实现绿色发展,提升本土人才的技术水平,是中非务实合作、“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共赢的典范。

这并非孤例。中国电建拥有30000多名海外专业人才、3000多项技术专利、460多项行业标准,十年间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清洁水、低碳能、幸福路、智慧城项目,用高品质的工程、高标准的服务和在就业、教育、生态治理等多领域的参与,真心服务当地社会。

扩大合作共识,共享发展成果

合作,意味着共绘愿景。卡塔尔曾承诺,要让2022年的世界杯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这背后,有中国电建承建的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功不可没。作为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的一部分,该项目开创了卡塔尔新能源光伏发电领域的先河,满足约3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90万吨,有力支撑了“碳中和”世界杯的承诺。

合作,意味着共享利益。截至2023年2月底,该项目已累计发电174万兆瓦时,极大缓解当地用电紧张,项目发电第一年就为当地政府贡献了6500万美元的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8.3%。在这里,阳光变成了财富,点亮万家灯火。

合作,意味着共赢未来。中国电建的国际业务中,有当地和第三国员工约11万人,很多项目雇用当地员工占比超过90%。其中,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还开办了中国水电培训学院,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免费培训,随后该学院正式纳入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为共同建设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谋求共同发展新动力,创造共同发展新机遇,中国电建将继续传承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

(赵坛希 狄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