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像航科技带你盘点亚运会背后的“黑科技”

来源:东方网    2023-10-09 09:09
来源: 东方网
2023-10-09 09: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杭州亚运会接近尾声了!除了精彩的比赛外,「智能化」与「数字化」无疑是本届亚运会最大的亮点之一。

开幕式上的数字人点火仪式、无人驾驶的AR智能巴士、绿茵场上的四足机械狗、亚运村内的智能化基建、无介质全息AI机器人、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亚运钉”……赛场内外的数智化体验,让本届亚运会被媒体称为「史上最智能亚运会」。

杭州亚运会也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从技术层面看,创下了多个“首次”。而这诸多“首创”“首个”背后,来自中国创新的不断积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杭州亚运会上的那些黑科技!

云上亚运:

云转播技术+5.5G网络

为体现“智能”“绿色”的办赛理念,杭州亚运会期间实现了核心系统100%基于云计算的“云上亚运”,首次全面应用云转播技术,突破其带宽和线下设备限制,大幅提升了计时记分等核心系统的处理速度。依托“云上亚运”,在裁判员确认成绩后,5-6秒钟就可实现赛事信息发布。

在奥体中心体育场,本届亚运会首次探索使用5.5G新技术,打造了高容量弹性自呼吸5.5G网络,让全场8万观众和媒体朋友们都体验到了行云流水般的网速,视频平滑无卡顿和照片秒传。

智能观赛:

智能亚运一站通

“智能亚运一站通”是杭州亚组委上线的亚运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这在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亦属首创。平台围绕“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需求,整合各类城市服务,为各国观众提供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美食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小程序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一亿。

空中多维交互:

全球首款无介质全息AI机器人贴心助力

作为亚洲高级别的综合性运动盛会之一,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吸引了超2000万人次来杭观赛、旅游。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如何为亚运现场提供更加便捷、数字化的服务,科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亚运村内,就出现了一批与众不同的“智”愿者们,24小时坚守在迎宾接待、巡逻等岗位上。这款机器人是由像航科技与西湖大学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款无介质全息AI机器人,融合了无介质全息技术、大语言模型等尖端科技,能够让亚运会吉祥物不受屏幕或介质限制,直接悬浮在自由空间,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手指在空中触摸到吉祥物,并且能通过手势、语音等与其进行多维交互,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充满科技感的运动氛围。

image.png

无介质全息机器人登台《浙江卫视》

无介质全息机器人落地亚运场馆图

凭借无介质全息展示、实时语音聊天、无接触操作、裸眼观看等特性,场馆内无介质全息AI机器人在亚运现场备受欢迎。操作者点击空中派遣、引领等功能,无介质全息AI机器人便可与其进行生动的交流,提供比赛场馆、项目、餐饮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无介质全息AI机器人的应用为亚运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和互动性体验,为现场人员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便利。

  亚运现场观众体验无介质全息机器人

除机器人外,搭载像航科技无介质全息技术的无接触电梯按键终端同样“吸睛”。乘梯者只需轻触电梯空中按键,便可选择楼层,全程无需接触实体按键。无接触电梯按键终端的应用为现场人员提供了更安全、便捷的乘梯体验。

一项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技术应用,为杭州亚运会装上了科技之眼、创新之翼。在这场亚运会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辉煌,以及现代科技与体育碰撞出的绚烂火花。杭州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卓越进步,同时也见证了无介质全息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潜力。

科技先行,“智”无止境。未来,各项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将进一步丰富、便捷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