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破解乡村人才制约瓶颈迫在眉睫。周家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为乡村振兴赋能,重点解决乡村人才数量不足、发展能力不足、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切实补齐乡村人才制约的短板。
把稳党建引领“方向盘”,打好人才回引“感情牌”。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人才兴,则乡村各项事业兴。周家镇高度重视人才回引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回引”工程。把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大学生列为重点吸纳对象,依托镇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等多方力量宣传家乡变化,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发布创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扩大人才交流“朋友圈”,打好人才回引“感情牌”,吸引有意愿的人员返乡创业。健全完善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尤其是在创业资金、税收减免、项目供给、社会优待等方面的政策,给予返乡人才大力支持,引导外出打工的农民返回村里搞种植、搞养殖,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锻造筋骨,不断成长为乡村人才,既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又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作对党建引领“运算符”,提高人才培训“能力分”。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相当数量的人才支撑,又要人才质量有保证。当前,乡村人才队伍中,不仅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更缺乏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这是下一步大力培养乡土人才的着力重点。周家镇高度重视人才培训,突出特色导向、基层导向、质量导向,高质量建好特色培训平台,把乡村人才培训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需求,统筹整合各领域人才培育项目,针对乡村人才的不同专业类别,实行分层分类培训,采取课堂理论+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锻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群众、带动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
举高党建引领“指挥棒”,打通人才发展“青云路”。人才回到乡村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使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是关系到乡村振兴发展进度的关键。建立精准化个性化发展机制,全力扩宽农村实用型人才成长渠道,对于乡村人才后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带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的人才,要将他们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来,更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对于“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技术人才,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将他们培养成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农业产业领军人物。从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的角度,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和大学生回乡参与村“两委”干部的竞选,发挥人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对提名人选要从严把关,全面掌握其政治素质、能力作风、廉洁自律、家庭家风等情况,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确保选优配强。
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优化人才激励“新动能”。农村生活相对清苦、艰苦,对乡村人才要更多关心鼓励,激励他们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继续增强激励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对激发广大乡村人才的智慧、活力和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用事业留人,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低端产业升级转型,强化政府引导破除农村发展瓶颈制约,让人才干事有平台、创业有舞台。要坚持用待遇留人,健全人才奖励政策,对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物质奖励,缓解人才后顾之忧。要坚持用荣誉留人,定期开展评选表扬,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中共大竹县周家镇委员会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