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镇,水巷之间,驳岸、拱桥、黛瓦、粉墙,古色古香……十一期间,西坞古镇吸引了不少游客。
西坞古镇位于宁波市奉化区,形成于春秋时期,因处于水网地带,自古商贾云集,明清建筑星罗棋布,有“水陆通明州”、“浙东第一镇”的美誉。
近年来,奉化西坞围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助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要求,扎实开展“微改造 精提升”项目,一批批微改造项目先后竣工落成。
打造打卡新地标
“那时候我还小,跟着生产队一起到西坞粮站卖稻谷,谷一卖好,就到附近的篮球场打篮球。” 77岁的邬士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然是记忆犹新。对于邬士杰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个仓库,更承载了他的青春岁月。
西坞粮仓位于西坞街道的东江河沿岸,主要仓型是房式仓,砖墙承重,混凝土地,粮仓内设有10个仓库,占地总面积约6亩,自建设以来一直作为西坞街道主要的粮食贮存处使用,已成为了西坞街道居民心中的标志性建筑,是西坞街道现留存度较高的粮仓,之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近两年,奉化区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对闲置旧粮仓进行修缮修复,进行内部整改,并有效利用空间与地理优势进行功能的打造,通过提升改造,进一步保留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盘活老旧粮仓。如今,粮仓已经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人气打卡点。
探索非遗文化新路径
“结合研学和亲子体验,我们开辟了手工汤圆、青团等传统宁波手工点心制作板块。”宁波汤圆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毛美儿说,从磨糯米到收口搓圆,游客可以跟随一整套制作流程体验。
近年来,奉化区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盘活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庙后周村非遗体验基地,探索“非遗+研学”乡村振兴新路径。
庙后周村有着千余年历史,村内尚存明清时期的古迹,拥有古砖瓦烧制技艺、陶器制作技艺、宁波汤圆制作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一年,庙后周村非遗体验基地接待多批研学学生。在这里,学生可以亲手制作汤圆,体验陶器的制作过程,观摩烧制古砖瓦等,成为校外“非遗课堂”。
“通过非遗体验基地吸引更多人过来,同时当地百姓也可以宣传推广本地优质农产品,带动乡村振兴和共同致富”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由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