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冬储记忆:让买到新鲜菜成为常态

来源:东方网    2023-10-19 14:53
来源: 东方网
2023-10-19 14: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十一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伴随着阵阵寒意,北方的朋友们已经开始为过冬做足准备。对于“冬储大白菜”,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有些陌生,但在过去,大白菜几乎是北方百姓冬天唯一可以吃的蔬菜。随着现代物流和种植技术的提升,冬储菜已经成为老一辈人的记忆,随时随地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已然成为现阶段的常态。

延续冬储情怀

近期走访北京各大物美超市发现,以大白菜、大葱为主力的冬储菜已陆续从产地进入京津冀地区的物美门店,超市门前早早排起的长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这一辈老人们多年来坚持的“冬储”习惯。产自河北玉田的大白菜,来自山东平度大葱,低廉的售价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据了解,物美超市在京津冀地区的300余家大卖场都参与了此次冬储菜销售活动,而这个传统,它们已经延续了20余年。除了白菜和大葱,土豆、山药、红薯、萝卜等易储存的蔬菜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为冬季的餐桌增添了更多色彩。

今年,物美将冬储菜售卖时间锁定到12月底,在老一辈的记忆里,11月是冬储菜购买的最佳时期,在计划经济年代,很少出现12月底还在大规模售卖冬储菜的场景。根据物美的计划,今年冬天,大白菜和大葱的供应量将达到10000吨和5000吨。

品质决定需求

售卖时间的延长,源于对商品品质的把控。每年9月初,物美蔬菜采销团队就抵达各大优质产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选品。

以大白菜为例,今年采销团队将目光锁定河北玉田,采销人员表示,虽然其他地方也产白菜,但玉田的白菜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悠久,优良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蔬菜品质。玉田白菜耐贮藏、产量高、叶色深绿、味甜嫩脆,是白菜中的上品。“我们每周都会到产地进行考察,除了了解白菜种植情况,还会最大程度争取低廉的价格让利消费者。”采销人员表示。

每周一次的到访,是采销人员的常态,物美会根据自己的选品标准,将最优质的白菜引入到卖场内。据了解,工作人员会根据白菜的体型大小、重量、叶子新鲜程度进行品类抽检,此外,大白菜表面的“毛叶”(不新鲜的叶子),至少会将其去除10%,以保证商品的新鲜程度和品质。

高效仓配运输

这些品质过关的白菜不到三个小时就能将一辆车装满,在装车后四五个小时,这些车辆就能到达物美北京的库房,等待集中配送,第二天一早开始销售。

凌晨时分,天色还未完全亮起,物流中心的一个果蔬仓库就已做好准备,等待产地直采的新鲜食材“入驻”。仅仅用了半小时,占地近万平的果蔬货仓就被各类蔬菜水果填满。在天亮之前,这些生鲜食材将被输送到北京各大物美超市。

冬储菜供应是物美每年初冬的常规动作,天冷时分,为应对寒潮天气,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给大白菜们增加保暖措施,如用保鲜膜多层缠绕,运输过程中盖上棉被等。10月中下旬,大库的温度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上,生鲜商品在此温度下已经可以很好地保存,不过随着温度的下降,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为防止部分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冻伤。

当白菜运输至门店时,门店工作人员会早做准备将商品整齐码放在对应销售专区,等待第一批消费者的到来。

果蔬丰盈充足,交通顺畅快捷,东西南北粮蔬交流频繁。现如今,新鲜质优的菜品夺去了冬储菜昔日的风光,但不少老一辈北方人,还有着大白菜的“冬储”情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街小巷路旁排队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情景会渐渐消失,但物美坚持多年的高品质不会消失,会继续当好百姓身边的值得信赖的米袋子、菜篮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