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网上评卷 海云天科技推动考试评卷领域智能化革新

来源:东方网    2023-10-31 09:53
来源: 东方网
2023-10-31 09: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高考等高利害考试不仅仅事关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对每位考生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因此,确保评卷过程公正、准确、透明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在过去,评卷方式主要依赖人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评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线下人工评卷。

自20世纪90年代从高考开始实施以来,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的网上评卷就取代了传统的线下人工评卷,不仅实现了对试卷的准确评分,同时保证了评卷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安全性,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然而,尽管网上评卷是控制阅卷质量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手写识别的准确率较低,评卷质量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作文部分的抄袭范文难以分辨,以及对雷同卷和空白题卡的检测判断较为困难等问题始终难以完美解决。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技术的发展也为考试评卷的智能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新跨越、再突破:人工智能为评卷公平加双保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海云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凭借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以及手写字符/公式识别等技术领域的卓越进展,构建了面向考试评卷全流程的智能评测能力,并成功研发出海云天科技人工智能评卷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纸笔类、口语类、实操类考试的人工智能评分和智能辅助质检等领域,为网上评卷转型升级、提高效率、保障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人工智能评分领域。海云天科技人工智能评卷系统利用深度学习,对答题扫描图像和口语音频进行全方位识别、文本转写、内容分析和关键特征提取。在评卷之前,系统会对全部考生作答内容进行统计、检索、聚类,从而为评分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在评卷阶段,人工智能则自动穷举题目的全部正确解法,并判断考生考试作答的逻辑以及最终结果的正确性,从而辅助验证人工评卷结果,为考试公正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运用海云天科技人工智能评分系统,既可以稳定、高效、准确地对考生答卷进行独立评分,减少人工评卷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与人工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降低人工评卷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性误差、评分错误等问题,提高考试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智能辅助质检领域。海云天科技人工智能评卷系统可以对试卷进行空白检测、抄袭题干或范文检测、卷首图检测、两两雷同检测、违规标记检测等辅助应用。基于余弦相似度等算法能力,将考生作文与海量文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相似度检测判断考生是否存在大量摘抄试卷内容或优秀范文的情况,避免人工评分误判。

此外,系统还能通过智能识别等算法能力,在扫描图像的时候检测出考生未作答的部分,减少工作量;比对答题卡考生手写信息与条码信息,避免因条码粘贴错误引起的成绩张冠李戴;识别考生是否将敏感信息写在答题卡上,防止串通评卷老师作弊等。

海云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研发的人工智能评卷系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高效率、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帮助减少评阅工作量的同时辅助提升评卷质量,确保评卷工作更加便捷、安全与高效。

优质服务 AI赋能:海云天科技为考试公平保驾护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重要阶段,也是教育考试事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制度、提升国家教育考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海云天科技率先将人工智能评分系统应用于6个省份的高考评卷项目和7个地市的中考评卷项目之中,开启了人工智能评卷监测的元年。在政策导向与技术成熟的双重加持下,海云天科技人工智能评分系统得以快速落地,仅2022年一年间,系统应用同比增长55%;服务考生880万,同比增长31%;应用于各类题目6368万,同比增长183%。截止目前,系统已成功应用于41个各类型考试项目,包括:高考、学考、中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纸笔、口语)、中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主观题)等,助力提升评卷的规范性、公平性和科学性,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未来,海云天科技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依托二十余年考试行业的沉淀和母公司拓维信息旗下兆瀚AI算力的保障,不断投入考试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动考试现代化与智慧化建设发展,为考试公平保驾护航,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