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投集团安罗、豫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受邀“碳中和博鳌大会”

来源:东方网    2023-11-06 13:44
来源: 东方网
2023-11-06 13: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三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琼海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碳中和新时代-机遇,发展,共存》。作为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主办的盛会,此次大会旨在探讨碳中和的新时代,共同寻求碳中和背景下的机遇与发展,促进各方共存共荣。

“碳中和博鳌大会”是国内专业的大型会议,已历经三届。碳中和作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次大会汇集了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等各界精英,共同探讨碳中和的新时代。河南交投集团所属河南安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豫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应邀参会,由吕维前董事长代表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豫鄂省界)段项目做主旨宣讲,并获得《碳中和领域突出贡献企业》奖。本次演讲以交通建设领域的新环保低碳管理理念为切入点,将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豫鄂省界)段项目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做了总结与分享。围绕着大会主题,分为了三部分进行了阐述。

把握机遇

交通领域在生态体系建设中的机遇在于其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根据统计数据,我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据碳排放总量的10.4%。通过推动绿色交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的目标。河南交投集团所属河南安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豫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豫鄂省界)段项目建设中,抓住了新转型、新管理、新政策的机遇,通过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与环保、节能、低碳的有机结合。采用桩板式无土路基、全断面预制箱涵、全预制装配式桥梁、桥梁预制大管桩、地基处理预制小管桩、装配式防排构件等六项预制装配技术,创新探索实践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取土新方式,全面打造交旅融合智慧开放绿色服务区,推广应用全过程路面施工智慧监控系统等数智管控,采用低碳颗粒岩隔音材料等多项技术创新,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已做好规划储备和实践,用创新思维迎接高速公路交通领域在生态建设中的更多机遇。

  绿色发展

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豫鄂省界)段项目依托节能高效、集约循环、绿色施工、节约用地4类13项重点支撑项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该项目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和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河南省绿色公路建设试点项目,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被自然资源部列入《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河南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河南省工程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取得论文35篇,授权专利23项,获得省部级工法27项,QC小组成果26项,施工技术创新成果3项,BIM成果10项,工程建设科技成果3项,省级样板工程8项,已发布实施技术标准5项。河南交投集团所属河南安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豫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通过上述各项成果,落实交通建设领域低碳发展,与道路交通减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碧林汇生碳科技有限公司协作,通过科学分析计算,精准控制管理项目的碳排放。在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豫鄂省界)段148.841公里的建设阶段减排二氧化碳240295.56吨。公司在交通建设阶段以规划先行、科学数据支撑为基础、监控贯穿全局,注重于减碳技术的研发与引进,取得诸多优秀技术成果。公司在交通行业的绿色发展中积累了众多管理经验与科学技术,为交通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和谐共存

河南交投集团所属河南安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豫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智慧实践,秉承“高质量交通强国”战略,通过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做出了实践经验。引用吕维前董事长的话:“高速公路交通领域在绿色生态、低碳体系建设中的共存理念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只有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政策指导下加强科学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跨行业合作,才能真正实现高速公路领域与绿色生态、低碳体系的和谐共存。期望第三届《碳中和博鳌大会》能为高速公路领域在绿色生态、低碳体系建设中的共存理念提供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河南交投集团所属河南安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豫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始终坚定信念,以交通强国为己任。将继续推广绿色理念,在交通人的的努力下,与各行业通力合作。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人们之间和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共存,美好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