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

据新华社11月5日消息,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继续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加快推进新增国债的发行使用;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加强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决防止资金闲置浪费。

财政部: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

来源:中证网    2023-11-06 14:53
来源: 中证网
2023-11-06 14: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新华社11月5日消息,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继续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加快推进新增国债的发行使用;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

保持合理支出强度

蓝佛安表示,今年以来,财政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与货币、产业等政策密切配合,大力提升政策效能,努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促进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蓝佛安表示,一是在支出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新增国债的发行使用,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持合理支出强度。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二是在政策上强化落实。切实抓好前期出台各项政策特别是税费政策落地见效,确保惠民利民政策应享尽享,全力推动党中央关于做优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是在运行中严防风险。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积极稳妥推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谈及今年减税降费政策推进和实施效果,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延续优化了一批税费优惠政策举措,实打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更好地固本培元。前8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1.15万亿元,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已出台的政策持续落地见效,让各项税费优惠精准直达、效应充分释放,更好惠及经营主体,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他说。

尽快下达国债项目预算

对于增发1万亿元国债如何推进,蓝佛安说,财政部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确保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在严把准入关口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抓紧布置地方做好项目申报,严格做好项目梳理和筛选储备工作,把好项目关口。

同时,加快资金下达,根据确定的项目清单,尽快下达国债项目预算。同时,督促地方加强资源整合,做好与现有资金安排的衔接,保障项目建设需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压实监管责任方面,积极发挥各地监管局属地优势,督促各地将国债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推动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的常态化监管机制,促进国债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债额度

“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举措,对于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蓝佛安介绍,今年以来,财政部及早下达专项债券额度,适度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指导各地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带动社会有效投资,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他表示,前9个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3.3万亿元,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向好。”蓝佛安表示,一方面,提前下达额度,强化年度政策衔接。根据国务院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效能、防范风险。强化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和债券资金投后管理,完善项目建设和运营全周期、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决防止资金闲置浪费。

(欧阳剑环)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