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三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盛典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王方华,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磅,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蒋锡培,C50+联合创始发起人、管理学者陈春花等嘉宾,及数百位海内外著名管理学者、知名企业领导者莅临现场,共同围绕“企业家精神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论坛期间,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通过视频连线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西蒙分析了中德两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异同,并详细介绍了“隐形冠军”的管理特点和成功之道。
西蒙表示,从出口表现看,商业全球化的两大赢家是中国和德国。中国拥有最大的进口和出口绝对数值,而德国在人均出口方面表现最出色。作为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国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隐形冠军,即中小型的全球市场领军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在西蒙看来,“隐形冠军企业”的定义是指那些年营收不超过50亿美元,在所细分的领域位居世界前三,但却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企业。在中国,68%的出口额源于这一群体,而在德国百分比也类似。这一数据说明,尽管大型企业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但想要成为出口的超级明星,还需要隐形冠军的支持。
西蒙指出,纵观全球大部分成功的隐形冠军企业,普遍具备全球化、创新、专注、追求卓越、数字化、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共七大要素。
全球化是指隐形冠军建立了自己的全球网络,而追求卓越则说明隐形冠军都拥有着雄心壮志,“要么我们是最优秀的,要么我们就不做”。专注标志着隐形冠军会深耕自己所在的细分领域,只做一件事但可以做得很出色。
不断创新是隐形冠军成长的动力来源,西蒙表示,隐形冠军的研发投入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拥有的专利数是行业平均值的五倍。近年来,中国的国际专利数迅速激增,目前已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从研发人员数量上看,光学产品领导者卡尔·蔡司拥有3100名研发员工,而同等规模的海康威视研发人员多达9300名,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正在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西蒙表示,由于近年来去全球化趋势的蔓延,隐形冠军企业原本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协助商品出口的全球化战略,正在被直接的境外商业投资所取代。目前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中已有60%实现在中国境内进行制造,而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也开始在德国投资建厂。
在这一大环境下,隐形冠军企业想要取得高质量成长,还要依托于数字化、商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这三大全新要求。比如在数字化方面,隐形冠军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更快的转型速度,往往具备更强的优势。目前苹果公司在德国的767家供应商中,绝大多数都是隐形冠军企业。
而来自生态系统的合作,使隐形冠军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比如一家名叫MK Technology的小公司是火箭企业SpaceX的供应商,而该公司的制造技术又源于中国、德国、以色列和法国的合作伙伴。至于可持续性方面,无论是原料节省、新材料应用、智能化制造、新能源、废弃物分解等等,隐形冠军企业也正处于领先地位,这也使得企业在成本和社会责任方面占据了主动。
在演讲的最后西蒙指出,隐形冠军成功的内在动力是员工。隐形冠军的企业文化往往是要力争行业第一,因此其员工资质优秀且干劲十足,具有极高的忠诚度,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动率仅为2.7%。与此同时,隐形冠军的领导者也有着极强的能力,平均任期超过20年,这为企业遵循长期主义奠定了基础。
至于隐形冠军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西蒙表示七大成功要素依然不可或缺,“我们看到了从出口向外国直接投资的转变,其基础是追求卓越,只有专注才能实现水平。全球化、要创新,在研发和数字化方面进行投资,最好专注于B2B流程。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中小型和小型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而可持续性可以成为新的数字化。”
西蒙所提出的隐形冠军成功七大要素在中国企业身上是否有效?刘磅认为,中国企业要从“专精特新”成为“隐形冠军”,一定立大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而管理学者陈春花提出应抓住数字化这一机遇,“我们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多,整个市场历练的机会也多,所以构建数字化能力相对于很多地区和市场来讲,我们的成本是低的。我们在很多领域可以先历练出来数字化的模式和能力,这对于我们移到全球市场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承载基础”。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学习的标杆。”在金蝶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看来,中国中小企业更应该重点强化全球化、专注、商业生态系统、数字化四个方面。他说,中国企业要树立全球化的战略和目标,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创造价值;专注地把自己擅长的行业、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商业生态系统,构建起全球范围的数字能力,才能更好地走向全球。
徐少春表示,金蝶未来不仅自身要成为云服务行业的“隐形冠军”,也要助力更多中国本土“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全球的“隐形冠军”。据了解,我国已有43%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择了金蝶,39%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是金蝶的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