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甘肃常乐电厂3号机组投产

来源:东方网    2023-11-23 09:33
来源: 东方网
2023-11-23 09: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1日14时,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西北地区在建装机容量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的火力发电厂——甘肃常乐电厂4×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3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再添“绿电东送”新动能,为支撑河西及华中地区的电力安全保障供应注入了强劲动力。

“西电东送”绿色动能

大漠戈壁,很难长出鲜艳的花朵,却可以绽放壮美的现代工业之花。

一场鹅毛大雪之后,在距离瓜州县城70余公里的戈壁滩上,4座高耸入云的间冷塔银装素裹,与天边洁白的云朵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建筑集团匠心打造的这座现代化电厂已成为这片戈壁滩上的靓丽风景。

项目位于有着“古今两飞天,新旧两能源”美名的甘肃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境内多戈壁荒滩,是国家新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也是西北清洁能源向中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通道,已建成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而传统火电作为新能源调节的重要保障,承担着新能源消纳对应调峰任务。

甘肃常乐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6×1000兆瓦,是甘肃省首个百万千瓦级火电厂和祁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唯一调峰配套电源,建成后可为“西电东送”大动脉祁韶直流运行提供可靠电源支撑,调峰能力无可替代。从第一方混凝土浇筑、第一根钢架吊装到发电机定子就位、锅炉点火冲管、首次并网成功……950个日日夜夜,建筑集团2000名管理团队和作业人员不舍昼夜,从零米的戈壁砂砾到号称“世界最抗风”间冷塔的拔地而起,步步走来,皆是不易,庄严承诺、言必兑现。

项目投产后,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55亿千瓦时,年工业总产值可达15亿元,能够配套酒泉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新能源可靠外送,提升祁韶直流最大运行功率,实现火电和新能源打捆稳定送出及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3号机组投产后,新能源送出量可增长40亿千瓦时,对于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促进甘肃省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

创新创效锻造精品

项目建设之初,就确定了“高标准开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投产”的建设目标和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创优目标。

3号机组采用国内先进的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实现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特别采用了锅炉低氮燃烧技术+SCR脱硝、低低温静电除尘器、高效湿法脱硫等烟气协同治理技术路线,设置了三级低温省煤器,可降低机组的热耗率约90kJ/kW.h,折合发电标煤耗约3.3g/kWh,能更好地实现烟气超净排放和低煤耗发电,环保和经济指标在同类机组中也是最先进的。

优秀的数据背后,是一次次“苦心孤诣”的探索尝试。项目团队自进点以来,便全面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三维模块化设计,大力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将智能建造理念贯彻工程建设始终。项目搭载了智慧云平台、人脸识别、全场可视化、环境监测、塔吊防碰撞、BIM和GIS技术、无人机航拍、移动互联网和系列智能设备等软硬件,进行集成融合应用,快捷采集人员、进度、安全、机械设备、技术、环境等关键业务数据,打通从现场一线建设到总部远程生产监管的数据链条,实现项目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管理,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

从高处俯瞰常乐电厂,2座巨型空冷塔交相辉映,美观大气。这也是电厂给项目团队出的一道“考题”。作为“世界风库”地区超大型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冷却塔,其中,单座塔身零米直径为163米,塔高215米,进风口高度29米,喉部直径109米,进风口直径143.8米,塔筒为双曲线形现浇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其设计建造难度之大,可以说引领了国内技术革命。

为了啃下“硬骨头”,项目团队夜以继日埋头钻研图纸,通过结构设计优化计算,在间冷塔塔筒壳体外壁加72条子午向肋,按百年一遇风压0.79千牛每平方米设计并建造,有效解决了大风地区间冷塔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技术难题。

“我们利用BIM对间冷塔和烟囱区域进行三维场布策划,并通过建模实现了间冷塔异形结构准确算量。建设过程应用并总结申报了《一种新型钢筋间距控制装置》《一种饰面砼模板》《一种冷却塔筒壁高空养护装置》等多种实用专利和《空冷塔清水混凝土X柱施工工法》等工艺工法,通过严格的混凝土浇筑温控手段和高空浇筑作业规范流程等为间冷的‘拔地而起’保驾护航。”烟塔专项项目经理周玉成说。

千日攻坚彰显担当

常乐电厂正南方向距离兰新铁路仅有200多米。坐在火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常乐电厂建设现场,特别是建设高峰时期,塔吊鳞次栉比、厂房星罗棋布,宏大壮观的场景可以震撼到任何一位路过的人,但震撼的建设场景背后,却是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项目地处西北戈壁腹地,夏季最高气温45℃,冬季最低零下30℃,全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71天,有效施工期仅仅6个月。在恶劣环境的对立面,是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能建人。近三年时间,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边戈壁荒漠上,建设在祖国大西北,奋战在工程最前线,只为迎来胜利的曙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王怀祥是建设团队中的重要一员,用匠心守护“电厂心脏”。“像这样100万千瓦的汽轮机,包含上万个零件。每一次的施工作业,我们都要将精度控制在零点零几毫米之内,才能确保机组建成后的各项性能指标。”王怀祥带着“五星班组”进驻汽机平台,为电厂的的安全稳定倾注了极大心血。安装期间,王怀祥团队曾发现汽轮机轴承外油档漏油问题,通过多年安装实践与设计设备比对,及时通过增加垫片、调整安装尺寸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疑难杂症”,从细节上进一步实现了机组经济、低耗运行目标。

此外,建设团队始终践行环保低碳承诺,将洁净化和绿色化施工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环保治理,投入环境检测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强化现场水土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与创效,推进建筑钢结构工厂化加工等节能低碳手段,定期组织全场文明施工综合检查和整治,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开展“保护戈壁行动”“戈壁绿化”等活动,为戈壁荒漠保护贡献积极力量,彰显负责任的央企形象。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项目建设高峰期,建筑集团同时在建的3号和5号机组,共提供约50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

万里奔赴不畏苦,浩渺戈壁耀明珠。在建筑集团第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常乐百万项目部建设者用奋斗、奉献、坚守、心血、汗水,造就了国内首座燃用新疆高碱煤的百万千瓦级火电厂3号机组的优质投产,在戈壁滩上屹立起一座能源“丰碑”,加速能源走廊“绿电”外送,谱写践行“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的新篇章。(陈勇)

(顾天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