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安: 三类四步五结合 创新宅改新思路

来源:东方网    2023-11-29 16:24
来源: 东方网
2023-11-29 16: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郭庆)农村宅改工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万安县宅改办对标目标任务,秉承稳慎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示范村选点、严格建房管控以及部门联动多方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三类试点  示范先行

在宅改示范村点的选择上,万安县不搞一刀切,坚持先易后难、稳慎推进原则,根据村庄地理位置特点,分三种不同类型选择村点推进宅改试点工作。一是 山区村点 ,具有自然资源禀赋较高,风景秀丽,交通不便利,人口稀少,村民有较强的搬迁意愿,容易形成无人空心村的特点。例如:五丰镇西元村高岭,28户农户外迁26户,整个村庄呈现萧条、衰败的景象,采用集体搬迁闲房利用模式推进;二是 沿湖村点 ,因万安水库大坝建设,水位上升导致地质灾害较多,交通不便利,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村民有较强的搬迁意愿的特点,采用集中安置模式。如涧田乡采取易地搬迁地方式将分散沿湖村民统一搬迁至圩镇社公背移民安置点;三是丘陵 盆地 村点, 具有人口较稠密,土地私有观念较浓,纠纷不易调节,容易形成新房包围旧房的空心村的特点。例如:潞田镇楼下村采用“宅票”稳民心,“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全县先筛选出33个宅改试点自然村,先行先试,总结经验,进行复制推广,着力打造一批集中安置、整体提升、整体搬迁、保护利用等不同类型的宅改示范点,通过试点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宅改工作。至目前,全县437个宅改村点按照试点经验统筹协调,稳步推进。

四步举措   严格监管

聚焦“清”,吹响农村宅改冲锋号 。万安县以“一户一宅”为目标,以“五拆四清”为抓手,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整治行动。通过各渠道加大“宅改”工作宣传力度,让宅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案例分析为群众讲解“五清四拆”、农村建房等相关政策,结合走村入户面对面交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美丽宜居农房建设,营造浓厚工作氛围。针对断壁残垣、废弃畜禽圈舍、乱搭乱建、违法建筑等,采取无偿退出。对于一些尚有使用价值的闲置房有偿退出交于村组集体统一利用,做好全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文章。私搭乱建的牲畜棚、旱厕、围墙,危旧的多宅、空心房、余房等拆除了,吹响农村宅改冲锋号。

规范“建”,唱出农房服务优化曲 。该县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村庄规划编制。如窑头镇通过外出学习其它各地圩镇规划和宅基地改革的先进经验,当地党委政府规划5年时间对集镇周边分五期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并聘请江西建工集团设计院专业团队对整个圩镇范围进行统一规划,完善提升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拉大圩镇框架,提升圩镇品位,整个空间豁然开朗。

同时,该县持续抓好农村宅基地审批办理及村民自建房管理,各乡镇整合国土、农业等职能站所设立“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全面简化宅基地审批流程,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路”。组织公办室成员对村民住宅建设过程进行安全监管,认真履行建房全过程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村民住宅安全建、规范建。

严格“管”,发出农房管控常效声 。万安县农民建房严格按照“村级申报、乡级审核、部门复核、县级审定”四个步骤进行。农业农村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部门职能和“放管服”改革要求,职责明确,程序规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在乡镇农民自建房的管控方面,万安县采取分类分级管理形式,以“县级引导,镇村联动,属地管理”为工作原则,在县直部门农业综合执法队的基础上成立镇村两级巡查监管小组,对全镇农房实施动态管控,积极开展违章建筑、私搭乱建整治行动。同时结合全县5G长效管护平台,“天上(视频)人间(管护队)”全面无死角、常态化开展农村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从根本上保障农民住房安全。

高效“用”,弹奏闲房利用和谐音 。万安县充分发掘丰富的自然资源、解决闲置土地和宅基地问题,盘活集体土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力,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得利”融合发展模式,启动了“百美村宿万安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如高岭银杏村、枧头夏木塘等当地老宅统一按民宿风格修复,留下记忆,保留乡愁,打造成省市有名的“乡村旅游+民宿”景区。芙蓉镇,地处县城,引导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和委托经营的方式就地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餐饮等产业。

五方结合   综合施策

结合党建引领。 万安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镇村党员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率先垂范拆除自家无功能建筑,赢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发挥“党建+”作用,成立了以乡贤和农村“五老”人员为骨干的宅改村民理事会,由党员和理事会牵头,探索“党建+乡村治理+农村幸福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在完成宅改工作之后,充分利用老旧仓库、祠堂和拆违拆旧空闲宅基地等,建设“村民养老互助之家”“童伴妈妈”“乡贤馆”和休闲广场等,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真正让群众参与宅改、受益宅改,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支持宅改工作,打开了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结合 群众意 愿。 一是尊民意,摸清群众诉求。 对全村所有老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专班成员上门入户,全方位了解掌握群众诉求。同时为保证民意真实,镇村组建以当地老党员等“五老”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与村民一起嗑家常,聊宅改,利用“屋场会”“庭院谈”的时机,让理事会的村民与本组村民面对面交流。用大白话、家常话,为乡邻解答问题、消除疑虑、达成共识,营造上下同心的良好氛围。二是聚民心,做实群众工作。 宅改工作,涉及村民拆违拆旧,乡村干部坚持群众路线。与群众“零距离”交心交底,讲政策、拉家常、增感情。拆违过程中,很多群众看党员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是不是一碗水端平。当地政府充分发挥村“五老”群体带头作用,带动村民配合参与宅改工作。如该县武术乡大岭村支部书记邱垂亮率先退出多占宅基地,主动拆除无功能建筑,周边涉及违建的居民便不再有抵触情绪,纷纷配合违建拆除,形成了党员带头、党群共融的拆违局面。三是集民智,凝聚群众共识。 村庄内整理出来的空地,腾出来的闲置房如何有效利用?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当地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引导村民参与宅改工作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武术乡大岭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会、村小组会2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18条,最终形成“宅改+民宿”的思想共识。村民邱垂松打造“邱家大院”,率先探索“宅改+民宿”模式,今年8月建成以来,接待游客百余人次,旅游收入近2万元。

结合资源禀赋。 万安县充分发掘丰富的自然资源、解决闲置土地和宅基地问题,盘活集体土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力,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得利”融合发展模式,启动了“百美村宿万安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宅改工作。如五丰镇的高岭银杏村、枧头镇的夏木塘等,当地老宅统一按民宿风格修复,留下记忆,保留乡愁,打造成省市有名的“乡村旅游+民宿”景区。

结合 科学规划。 近年来,该县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专项行动,严格按照“五线”“三指引”的通则开展“菜单式”编制,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建设管控、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提升、设施配置等重点问题,让规划沾露珠、接地气、受欢迎。同时,做好拆旧文章,严格执行“建新拆旧”的建房审批承若制度,依法清理“一户多宅”,分类处置、拆用结合的方针清理无功能用房。近年来,该县共对98个行政村进行“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拆除危旧房屋92万平方米,建设了2359个美丽村点。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 万安县围绕在美丽宜居上作示范工作目标,坚持“四化”工作思路,推进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整治建设、村庄长效管护、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针对断壁残垣、废弃畜禽圈舍、乱搭乱建、违法建筑等,采取无偿退出。对于一些尚有使用价值的闲置房有偿退出交于村组集体统一利用,做好全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文章。严格执行“建新拆旧”的建房审批承诺制度,依法清理“一户多宅”、无功能用房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村庄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让万安宅改工作凸显成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