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网下融合——画好网络育人“同心圆”

来源:东方网    2023-12-04 11:53
来源: 东方网
2023-12-04 11: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何兴杰(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少达(成都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处处长)、曾国强(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高校建好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发挥好网络信息技术在文化育人工作中的作用,赋能网络育人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成都理工大学在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完善的网络育人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这三大领域,构建了基于云+端方式的学习、科研、管理服务空间,形成了网络、数据、业务相连通,打造了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个性服务的智慧校园场景。学校通过“问渠学堂”和“智慧课堂”的建设促进学生爱学乐学,通过“为群快线”和“砚湖易办”的搭建促进管理服务效能的提升。该网络育人体系,要求育人工作网上网下相结合,育人主体线上线下相配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成理“攀登精神”为主线,以倡导实诚、实干、实在、实效的务实之风为导向,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网上学习力、鉴别力、传播力和网下凝聚力、创造力和行动力。

“问渠学堂”建有数字课程平台,可实现智播课程、知识图谱课程、数字教材、数字实验。其中,“智播课程”实现课程资源数字化直播,1+3+N多教室异地同步授课,全校所有课程可常态录播,实现课程数字化、结构化、可视化。知识图谱课程,实现了从传统顺序式知识点传授,转变为学生按项目制训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突破了专业的限制,根据创新项目、科研训练需求,按需菜单式学习跨专业知识图谱课程。“在线学习”包括成理畅课、学堂在线、学银在线、中国大学MOOC,其中“成理畅课”实现师生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学情跟踪、作业线上批改、线上答疑、线上批改试卷等,精准学情分析与跟踪,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跨校区、跨区域、跨国际同步授课、讲座,支撑微专业、示范性特色学院、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等教学改革。“问渠讲坛”包括登峰讲堂、博雅讲堂、规划杏坛等校内外精彩专题。“成理创学”可实现双创训练项目及竞赛培训等,拟接入万学双创教育平台。“在线巡课”可实现在线督课、巡课专家、领导听课,变传统随机督导听课为时空连续全覆盖的数字督导,有效提高教风,借助AI摄像头自动识别考试作弊行为并留存证据,整顿考风和学风。

学校通过对300多间智慧教室和信息化标准教室的建设和改造,打造老师爱上课,学生爱学习的“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建有常态化录播系统、音频扩音系统、桌面云电脑、一体化讲台、无尘黑板机。建有多类显示系统(智慧屏、海板、penlink智慧讲台、激光投影、LED拼接屏)、中控系统、物联控制、新式学生桌椅、搪瓷白板等。教室采用云桌面,其具备强大的后台管理、运维和软件更新与算力扩展能力,可避免台式电脑管控难、故障多、软件更新难、病毒多、硬件易被淘汰,越跑越慢等痛点问题。Penklink智慧讲台教室,支持教师对课件进行书写批注、实物投影展示(高拍仪),讲台屏幕可升降可调节,丰富课堂的互动。“智慧课堂”还建有支持教师对课件进行书写批注、板书留存的“海板教室”,支持教师双屏互动教学的“双联屏教室”,还有安装了低点间距LED拼接屏+激光投影,支持名师课堂、学术报告的“阶梯教室”。

“为群快线”是通过网络平台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协同相关单位(部门)及时高效处理师生网络诉求的快速响应网络平台。2021年以来,该平台会同校内外有关单位共处理师生网络诉求500余件。该平台还有一项功能是加强工作提醒和预防,对其他高校出现的网络舆情和工作错误,以及其他引起师生不满的情况开展预警提醒,以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学校每年对管理服务部门开展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打下了良好的网下基础。

“砚湖易办”实现了学校事务一网通办,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升,通过跨部门、跨系统办事服务流程开发、轻应用开发,原有业务系统功能解耦、系统重构,自助终端建设,实现了业务系统深度融合,深度集成了消息、待办、认证、数据,比如:线上预约功能可以预约校医院的疫苗、体检,工会的活动室,体育学院的场馆,还有进校预约、实验室预约、育廉馆参观预约等。“砚湖易办”还完成了学生学情分析、晚归分析查询、车辆年卡缴费等微服务开发。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的同时,学校推动了网上网下育人载体和平台的融合,建成了“四馆一院三基地”文化育人平台。

“四馆一院三基地”是学校开展网上网下相结合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载体,这些育人平台开通了网上预约系统,建立了网上虚拟展馆、VR体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川剧传播力指数发布等功能。

成都理工大学“育廉馆”是由四川省纪委监委、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成都理工大学历时近2年,共同打造的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该基地着力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促进广大师生树立廉洁意识。“育廉馆”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洁文化教育、四史教育于一体,展陈面积3368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高校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完备的综合性廉洁文化主题展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同策划、筹备、建设的一座“国内领先 世界一流”的西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填补了四川省多学科、综合性自然博物馆的空白。成都理工大学校史馆按照学校建设发展历史和专题进行布展设计,以学校精神文化为魂,展线清晰、逻辑清楚、内容饱满、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展陈手段较为丰富。校史馆建设全面呈现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凝练了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和文化。川剧艺术传播博物馆同时也是四川省川剧艺术普及基地,由我校与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院共建,其前身为2010年建设的全国高校第一家川剧艺术研究所,2022年获批省级社科普及基地,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以川剧普及为主题的社科基地。成都理工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是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学校通过传统文化学院的建设使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协同共育,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形成了传统文化校园传播与教育的创新发展态势。

学校还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四川省川剧艺术普及基地、四川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基地。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开展高雅艺术活动和艺术普及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涵养高尚人格。学校建有四川省社科联首个省级川剧文化普及基地和非遗传承培训基地,运用现代技术创新传播川剧传统艺术,开展非遗人员培训。使川剧这一传统艺术走近青年学生,让他们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修为。

营造浓厚的网络文化氛围,打造成理育人品牌。学校着力打造成理网络文化艺术精品,组织创作了反映“攀登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大型原创文化艺术作品,科教纪录片《神奇的河谷》《神奇的大相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广播剧《地质百年》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舞台剧《邬宗岳》入选四川省艺术基金剧本立项,朗诵《追梦新时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2021年,学校完成川剧艺术传播博物馆的线上展区设计,打造成为校园美育文化网上新地标。疫情期间,学校举办线上抗疫美术作品征集活动、全校K歌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艺术抚慰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积极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举办“川剧文化节”开展红色现代川剧《天衣无缝》校园巡演,编创舞蹈作品《攀登》并在学校长期巡演,创作朗诵作品《攀登》获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打造戏剧作品《地质人》,让成理学子讲述《攀登者》的故事。

成都理工大学网络文化育人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年级同学传帮带作用并开展朋辈辅导,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学校获得第六届全国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学校网络文化与易班发展中心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2021年我校十余项参赛作品作为优秀案例入选“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优秀作品展示,“砚湖易办”入选了2021年教育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学校获得教育部“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称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