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孤军》即将上映--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战斗史首次搬上大银幕

来源:东方网    2023-12-05 09:42
来源: 东方网
2023-12-05 0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支孤军的坚守,一段悲壮的历史,一部英雄的史诗”。一部根据发生在宜宾市兴文县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孤军》,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为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的光荣使命,怀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在川滇黔边区牵制和打击敌人,孤军奋战,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与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几乎全军牺牲的巨大代价完成使命的故事,是不怕牺牲、英勇战斗长征精神的缩影,书写了中国军史和红军长征史的光辉篇章。

日前,电影《孤军》发布定档预告及海报,宣布将于12月28日全国公映。

电影《孤军》定档海报

在1935年至1936年间,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红二、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川南特委和中革军委组建的川南游击纵队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以几乎全军牺牲的巨大代价,完成了策应部队战略转移的光荣使命。电影海报以浓墨重彩的强烈视觉效果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画面上连绵战火映红了夜空,与手握钢枪的革命战士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不屈精神,指引着后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继续前行,弘扬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影片中,由凌潇肃饰演的中央苏区国家保卫局干部、川南游击纵队特派员龙厚生带领纵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前仆后继与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搏斗、血战到底,最终壮烈牺牲。红军战士追求的是什么呢?这是初心之问。磨难和牺牲、历史和现实可以见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每位红军战士的追求。

本片由兴文县文旅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与成都市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与宜宾市文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诚传媒有限公司、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贵阳影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影片由《信仰者》的主创团队担纲;由八一电影制片原厂长、著名作家、剧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编剧;由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获得者,《信仰者》《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三湾改编》等影片导演杨虎执导。由凌潇肃、小沈阳主演,郑昊、黄少祺、老戏骨刘之冰、岳红等倾情演绎。

川南游击纵队的故事在中国军史及军事影视作品中鲜少提及,电影《孤军》则填补了该段军史影像空白。四川省兴文县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途经地、川南游击纵队的主要活动地。影片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通过深度挖掘兴文红色文化资源,以巧妙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视听语言,成就这部影视精品。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谱写一曲诗意隽永的“信仰者”群体颂歌,向观众再现无数信仰者和先烈们前赴后继、无畏牺牲的光辉形象,展示共产党人拯救祖国、拯救民族的时代信仰。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点评说:这部电影“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史实准确、故事感人、细节鲜活、人物塑造比较成功,是长征题材电影的又一次深情创作和题材拓展,充分反映了川南游击纵队指战员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为信仰赴死的坚定意志。”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电影《孤军》作为红色题材作品,通过讲好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提醒人们不忘初心,始终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