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向世界讲述“最忆杭州”的故事

来源:东方网    2023-12-11 11:16
来源: 东方网
2023-12-11 11: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评判城市,总点评就是评判我们这座城的方式之一。”

我们总结提炼城市中引领潮流的现象,关注具有休闲、文化、创业三位一体的代表人物、活动、区块,通过生活的切面去研究城市,探索实践城市的新发展。

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2023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也是第19届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第19届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今年的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当然是第19届亚运会。19逢19,天长地久!是巧合,毋宁说是天意。

亚运会,是这座城市的年度光荣。

两朵洁白的并蒂莲,身形婀娜,风姿绰约,璀璨绽放在钱塘江边。金属铸就的高大身躯,宏伟壮丽却不失诗意优雅,岿然横卧却又韵味独具。

图片说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 吴海平 摄

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就在这座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莲花”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隆重开幕。这一刻,山海相接,水天如画,每一朵浪花,都在讲述那生生不息的潮涌故事;日月同辉,星汉灿烂,每一束目光,都是对这城市最美容颜的欣然礼赞。

从9月23日到10月8日,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1.2万名运动健儿在杭州共赴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在这座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里,同爱同在,共享杭州的荣耀,中国的荣耀,亚洲的荣耀。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杭州,抢抓住了时代最大的风口,牢牢把握住了城市发展与跨越的机会。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绿色与科技、中国与世界,在这里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为了这场盛会,杭州准备了整整八年。八年蓄势,这座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自2015年9月亚运申办成功以来,杭州将“务赛事”与“谋城事”完美结合,以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为重点,在基础建设、环境治理、交通提升、氛围营造、文明风尚等软硬件上不断改进,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亚运期间的杭州,绿化带是带雕刻的,大马路是印花的,路灯杆是挂了花球的,树是穿着发光翅膀的,甚至连地上的小裂缝都画上了花,许多隐秘的角落变身为集绿化公园、运动场地为一体的动感地带,市民的阳台上鲜花入户,路边的各种花艺造型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几年,杭州的老百姓真是幸福感满满:这座城市就是一幅多维沉浸、可游、可看、可体验的《富春山居图》,就是一首萦绕心怀、亲民、亲善、亲自然的《春江花月夜》。

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参与办亚运。

八年来,亚运场馆的建设者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机场、铁路、地铁各个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亚运加班加点;园林绿化和环卫工人为扮靓城市全力以赴、创意无限;钱江两岸灯光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为闪耀夜景精心调试、无微不至;更有数十万“小青荷”、“武林大伯大妈”等志愿者们服务于各处场馆、赛场内外。“全民学英语”,大气开放的杭州人用他们的行动展示了东道主的风采,同时也助推了这座城市走上世界的前沿舞台。

这是一个市民普遍文明有礼、热情友好的城市,这是一个每逢“国之大者”,广大市民群众都能做到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参与、无私奉献的城市。

“我为亚运献一策”,汇聚起民间智慧;而亚运场馆提前开放等“惠民十条”则充全体现了亚运的全民共享理念,提前让群众享有了亚运红利。亚运的效应通过良好的双向互动被最大限度地放大。

正是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奉献,点燃了杭州亚运的圣火!

开幕式当晚,当那个由一亿人组成的数字粒子巨人踏浪而来,点燃熊熊圣火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数字火炬手就是大写的我们!

图片说明:汪顺与数字人共同点燃主火炬塔 王川摄影

亚运会,让杭州绽放出亿万张笑脸,这一张张的笑脸就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最美的风景,原来就是我们自己!

作为数字技术的前沿之城,杭州不仅为亚运会历史奉献了首个数字点火仪式,更是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现了智能黑科技的现代魅力,让人们大开眼界:

数字大脑云计算,核心技术实现100%上云,比赛成绩发布仅需5秒;最先进的人体3D识别技术,自动识别人群检测违禁物品;场外的观众也可通过5G VR的观赛系统360度观赛;“亚运钉”在线,支持14种语言在线翻译;扫地巡逻送快递,各种智能机器人随处可见,就连公交站的候车座位也能给手机无线充电……

作为亚运史上首次将“智能”纳入办赛理念的一届亚运会,杭州亚运会蕴含了诸多科技元素,出现了许多全球第一:首个“数实融合”零误差的点火仪式、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首个5.5G万兆物联网、首颗商业卫星服务亚运交通等等,使得这届体育盛会同时成为了展示杭州创新活力的“科技盛宴”。

时空消融,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亚洲风采绽放耀眼的光芒!亚运期间,网络上盛传着这样的说法:“给杭州一个亚运会,它能还你一个未来世界。”

绿色低碳是杭州亚运会的又一大特色。场馆“向绿而生”,首次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双碳大脑”实时排查,精准控碳;交通“逐绿而行”,环保单车、新能源电车遍布城市;活动“因绿而美”,开幕式、闭幕式全程不燃放烟花……在浙江,全民参与共同打造了首届“碳中和”的赛事。绿色,成为杭州亚运会最鲜明的标识。这座被绿水青山环抱的千万人口超大城市,正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在16天的“亚运时间”里,杭州向世人作了一次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天衣无缝的呈现,东道主用心让各方来宾感受到宾至如归,感受到人文之美。9月29日,正值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们身穿中国传统服饰,与中国运动员、志愿者们共度中秋佳节,成为亚运村里别样的风景。这个花好月圆的夜晚,成为了众多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更好地了解杭州的契机和开端。

用脚步丈量城市人文,从走读中触摸城市的温度。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光芒,以及开放包容的当代精神,正透过杭州亚运会,被世界更清晰地看到。璀璨人文,成了杭州亚运会最深挚的回响。

当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和中国江南特有的古韵与亚运“邂逅”时,碰撞出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作品,让杭州亚运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色,也为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象。

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由衷地评价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届亚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说:“杭州亚运会将树立新标杆……总的来说,这是一届让运动员享受比赛的亚运会。”

风从东方来,潮起亚细亚。2023年的亚运会,为世界讲述了一个“最忆杭州”的故事:这座风景如画、底蕴深厚、宜居、宜业、宜商的生活品质之城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台!(陈华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