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昱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聚焦财政政策,应如何理解“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政策取向来看,“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力提效”的表述基本一致,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强力度、提升效能,成为稳投资、稳消费、稳增长、防风险、优结构、促发展的主力。”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具体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中央或继续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准财政”等均是潜在资金补充途径。“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与“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相呼应,或指向后续财政资金更多倾斜于债务负担较小,项目储备较多的经济大省。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分析称,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或意味着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会适度上调,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温彬认为,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统筹考虑下,2024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小幅增加至4.0万亿元左右。税费优惠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从而加快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明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整体力度预计不弱于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后的水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同时,财政发力的方向更加聚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和“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意味着重大战略任务、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将得到更多的财税支持。
赵伟认为,除了总量“适度加力”、结构支出优化外,2024年财政“提质增效”亦需稳增长项目储备匹配支持。在财政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提前储备申报项目,加大项目前期要素支持,重点支持水利、交通优质项目等,或是加快实物工作量落地关键。
展望未来,庞溟表示,应继续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在财政支出、减税降费、专项债等诸多方面加力提效,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促使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共同发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以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统筹好保障民生、扩大政府投资、支持经营主体纾困、防范化解风险等各项工作,增强发展动力、提振市场信心,使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