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北交所“小巨人”特色愈加凸显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北交所“小巨人”特色愈加凸显

2023-12-18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2月17日),北交所新增74家上市公司,其中40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北交所共有1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北交所公司总数比例近五成;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有9家、47家,合计56家。

开市两年多来,北交所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不断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加之市场生态持续向好,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将上市第一站瞄准北交所。一位科创板上市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北交所十分契合,未来会积极推动子公司登陆北交所。

阵营不断扩容

支持一大批“小巨人”高质量发展

12月14日,派诺科技在北交所上市,成为今年以来第40家在北交所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首日,派诺科技股价收涨112.21%,成交额3.82亿元。

历经23载发展,派诺科技已成为国内电力用户侧能源数字化服务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为大型建筑、数据中心、金融机构、医院、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电力用户侧客户提供能源物联网产品及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本次北交所上市募资总额为1.15亿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下同),募资将主要用于武汉智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无独有偶,自坤博精工11月23日上市以来,北交所连续上市的五家公司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他三家公司分别为无锡晶海、广厦环能和机科股份。

事实上,北交所今年以来新增74家上市公司,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一半,与科创板同期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基本持平,高出创业板同期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10个百分点以上。

北交所上市融资为众多“小巨人”企业雪中送炭。上述40家“小巨人”企业首发募资总额为81.88亿元,平均每家2.05亿元。其中,超过30家公司将部分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募资为北交所“小巨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引擎。比如,无锡晶海本次北交所上市募资总额为2.58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计划投入高端高附加值关键系列的氨基酸产业化建设项目。根据招股书,本项目主要是为了应对公司氨基酸产品供应不足而下游需求旺盛的现状,本项目实施将显著提升公司氨基酸产品的产能,提高公司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又如深耕移动机器人赛道的机科股份,公司乘胜追击,拟将本次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智能输送装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旨在提升公司在智能输送技术及装备和下游领域工程一体化项目解决方案的技术实力。

专注细分赛道

北交所“小巨人”科技创新成色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对北交所“小巨人”画像分析发现,这批长期专注于一个细分赛道的企业,已经练就一身硬本领,但着眼未来,它们在科技创新投入上不敢掉链子,积极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无惧短期业绩承压,“小巨人”企业着眼未来。今年前三季度,114家可比北交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8.74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为36.70亿元,同比下降28.54%;研发费用合计23.04亿元,同比增长2.03%。比如,安达科技前三季度亏损近4亿元,但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12%。

从行业属性看,北交所“小巨人”企业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尤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公司居多。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117家北交所“小巨人”企业中,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三个行业公司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15家、13家、10家;电池、工程机械、非金属材料、橡胶等行业公司数量紧随其后。

以同惠电子为例,公司所处的电子测量仪器赛道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集中度高。同惠电子董事长赵浩华对记者表示,随着国内电子测量仪器企业不断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只要企业敢于长期投入,达到国外技术水平以及实现进口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家北交所“小巨人”企业不仅锻造成了国内细分赛道的绝对龙头,而且在国际市场也攻城略地,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甚至引领国际标准。

比如,吉林碳谷的技术、技能、管理和规模化在国内碳纤维原丝领域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也是国际具有竞争力的碳纤维原丝供应商;锦波生物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解析人Ⅲ型胶原蛋白核心功能区,并实现A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规模化生产等。

多方合力

北交所或涌现更多“小巨人”企业

一流的企业成就一流的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重要着力点是形成一批优质“基石企业”。9月初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提出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

为此,在“有效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结构”和“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上,《意见》要求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其中,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新三板持续监管优势和规范培育功能,优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优化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

从目前的情况看,“优化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已经兑现,“直接IPO”渐行渐近。“抓紧落地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支持一批市场认可度高、内生发展动力强的优质企业快速进入北交所;我们将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向市场提供一大批真实、透明,值得信赖、值得投资的优质标的群体。”北交所总经理隋强近期表示。

工信部、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活动将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每月围绕一条产业链举办投融资路演活动,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良好生态,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交易所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记者了解到,北交所将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与工信、科技、国资等方面的协同,把北交所建设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平台、央企国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助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