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儿童推出AI换声·爸妈分身科技创新服务,促进家庭陪伴

来源:东方网    2023-12-21 16:09
来源: 东方网
2023-12-21 16: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满足家庭亲子共读需求,喜马拉雅儿童引入全新服务——AI换声·爸妈分身功能,让各行各业的爸妈们瞬间成为故事大王。该创新服务旨在提供更个性化的亲子共读体验,通过将家长的声音融入儿童故事中,拉近亲子之间的联系。该功能12月20日亮相喜马拉雅有声之夜(喜马拉雅年度发布会暨峰爆榜颁奖典礼)。

新功能利用AI技术将家长的声音嵌入喜马拉雅儿童庞大的故事库,涵盖中外名著、侦探故事、诗词国学、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等,总计超过3万个故事。

小雨是喜马拉雅儿童的忠实听众,由爸爸妈妈为他选择的启蒙教育媒介。他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一直受益于喜马拉雅的音频陪伴。现在,小雨已经能识字,但音频依然在学习和娱乐时陪伴着他。他最近热衷于听《哈利·波特》有声书,成为了他每晚的必听故事。

小雨爸爸在使用“AI换声·爸妈分身”后说:“喜马拉雅为孩子提供了教育素材,我们家长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兴趣、行为习惯等等。”厨师职业的他每天晚上陪伴孩子的时光并不多,他希望更多人能够认识到音频在孩子启蒙教育中的价值。

音频被广泛认为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的方式。相较于视频,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可能对视力产生不利影响,而音频则避免了这一问题。此外,喜马拉雅上有众多高质量的儿童节目,为孩子提供沉浸式的收听体验。小雨爸爸提到,小雨在爸爸的声音的引导下,可以更好地想象故事情节,这激发了他更大的想象力,还培养了他的专注力。

20日发布的《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调研显示,超过五成(54.2%)的家长用户每天会让孩子收听儿童内容。家长看重音频能够给孩子讲故事的内容,其次是孩子能从中学到知识。认为启蒙和娱乐类内容的多样性可以让孩子接触到热门IP(如“米小圈”“托马斯”“不一样的卡梅拉”),易于形成持续收听的兴趣。超七成音频家长用户管控孩子收听内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内容消费的管控有所放松。通常从孩子7岁开始,他们逐渐拥有自己的设备和内容选择权,但当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时,家长会开始加强管控。

在家长对孩子的内容管控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境下,喜马拉雅儿童加强了平台防沉迷措施,包括专辑黑名单和时长控制功能,以成功管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鼓励多样化的收听内容。平台数据显示,这些措施为家长提供更大的安心,80%的家长通过喜马拉雅儿童APP中的收听报告功能关注孩子的有声内容收听情况,其中51%关注宝贝最喜欢的内容,45%查看孩子的收听时长。此次“AI换声·爸妈分身”功能的推出也获得了平台家长用户的使用好评。

用户可将喜马拉雅APP升级至9.1.66版本及以上,在“我的”→“全部服务”中找到“儿童服务”下的“爸妈讲故事”,即可进入功能页面即可体验。点击“定制我的专属音色”,然后按照简单引导录制5段文本,每段约1分钟左右。提交录音后,系统将进行AI模型训练定制声音,定制成功后,用户便可在“爸妈讲故事”页面或支持AI转音的专辑中播放自己的声音,开启独特的亲子共读时光。

喜马拉雅儿童会员用户可持续享用该功能,非会员用户最低只需支付仅为1元的儿童会员费用,即可连续包月,持续畅享AI换声功能。使用该功能的用户将在故事播放页面上查看到“AI换声”标识。

科幻解读人、青少年产品生产者怀沙,同时也是喜马拉雅产品的用户,在喜马拉雅有声之夜“一个父亲的声音陪伴”演讲中表示:“我经常在录音棚一录就6小时,回家没有时间给二宝讲故事。新上线的‘AI换声·爸妈分身’这个产品是人工智能对这个时代忙碌的家长最大的抚慰。幸福有时不是绝对值,而是正好匹配。

据有声之夜现场数据,喜马拉雅每月服务超过3500万儿童成长。喜马拉雅儿童一直专注于理解孩子和服务家长,为0到12岁的儿童提供内容丰富的资源。在“儿童模式”下,喜马拉雅如一位贴心管家,智能推荐个性化内容,精细分类儿童资源,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通过科技力量和对家庭需求的深刻理解,喜马拉雅儿童将继续为更多家庭带来温馨、愉快、有意义的亲子时光,伴随着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到口才出众的成长过程,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